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第212章 夺下武昌

什么是凝聚人心的最好的办法?

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

如果没有这个敌人,那就塑造一个出来。

江夏郡各县这几个月之所以能快速出现这种叛乱,原因有两点:

一、地方大族掌握了舆论权。

舆论权就是解释权,解释权和真相没关系,解释权是用自己塑造出来的公信力去解读一件事,可以不需要说真话。

这里的权并不是权力,而是权威。

人类的躯体天生弱小,迷信权威是一种自保本能,大多数人都很难摒弃这个弱点。

除非这个人变得强大,有强大的资源、金钱和权力,他就会自动弱化对权威的依赖。

最后,自己成为权威。

而古代大多数平民是没办法掌握强大的资源、金钱和权力的。

所以,平民迷信权威!

在古代,如果一个平民说那些权威说的就是对的吗?他们也可能是错的!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他不迷信权威了,这种想法,是另一个权威给他植入进去的,目的是为了打到对手罢了。

二、大族掌握了人口。

均田制破坏后,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兼并,无数人只能租田生活。

田这种决定生死的生产资料被大族掌握之后,大族对佃户就有了更大的支配权。

其实这种现象,在安史之乱中就可以找到许多例子。

例如河北认为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二圣,是河北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二圣吗?

没错,是老百姓!

但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二圣,他们就真的是二圣吗?

是谁让老百姓认为他们是二圣的?

就像此时,是谁让江夏郡的百姓帮着他们一起操家伙,并且相信刘望之是一个大善人的?

古代的朝廷皇权和地方权力博弈的本质是什么?

但问题又来了。

如果认为这些人都相信那个权威,也是不对的。

正如权威和权威之间的博弈,权威需要一部分人认为自我不能相信权威。

正如安史之乱中,有人认为安禄山和史思明是二圣,但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反贼!

一个权威从来不能使天下人都相信他,李隆基也不能。

下午的时候,武昌的街头人头攒动。

冬日的阳光照在落败的土屋后面,狗子的叫喊被人群的声音淹没,一群人从坊内快速涌出来,穿着破败,却拿着刀,神色肃然。

前面有人在喊着:“已经得到确切的消息,来了五百多人,人不多,诸位拿起武器,跟我上,凡立功者赏田两亩!”

人群很快就热闹起来。

路边还有孩童问道:“阿耶,这是去作甚?”

“去打仗,打赢了有田拿!”

后面又传来呼喊声:“拿起武器,待会儿多砍几个!”

周围传来一阵欢呼声,人们似乎很兴奋。

唐宋民间是极其尚武的,民间有大量的组织。

这些组织其实是生产力落后时代,必然发展的产物,大家需要抱团才能生存。

在信息传递还相对不普及的唐代,地方就更加成群结队。

你要觉得唐代的老百姓像清代一样容易被灌输,倒是正确的,但要说唐代的百姓麻木倒是不可能。

这些人不但不麻木,还非常有精神头。

他们叫上亲戚,喊了邻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汉末丧尸不太行
汉末丧尸不太行
杀丧尸、获积分,换物资,升华武将,谁与争锋?可是,汉末怎么会有丧尸?人为?还是天意?利用规则能够培养出强悍的兵种,比如黄巾力士、白马义从、大戟士...仁义无双的刘备面对诱惑会如何选择?枭雄曹操若是加上无敌虎豹骑会一统天下吗?以父之名的吕布还会自傲武力天下第一吗?鲜卑异族还甘愿游牧大漠吗?小日子会不会被灭种?随主角闯荡新的汉末与三国吧!
做个咸鱼如何
三国之袁术家臣
三国之袁术家臣
他意外而来,试图改变这糟糕的一切,但天意是否可以违背呢这是一本三无的主角,他为了荣华富贵,也是可以改变的
我最纯净
醒来成了伊丽莎白一世
醒来成了伊丽莎白一世
1533年,英国都铎王朝一片风雨飘摇。明争暗斗、阴谋权术,王权之路少不了血雨腥风。“我将开启这段黄金时代。”
李潇茗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好消息:朱连穿越了,穿越成大明崇祯帝朱由检。坏消息:今天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日,距离李自成攻进外城还有七天。此时的大明已是大厦将倾,危如累卵。北有建奴,西有流贼,天灾不断,人祸不停。朱连扔掉手中的绳子,拿起天子剑。杀了内斗的文臣,杀了贪腐的朝臣,杀了富可敌国的勋贵,杀了投敌叛国的商人。多年以后,他以天子之名,昭告四海。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文盲写小说
夫人请自重
夫人请自重
那一日,王土旺双手抱拳,卑躬屈膝跟在权倾朝野的卢大奸臣身后;数年后,大奸臣被抄家灭族,王土旺贪的满嘴流油,银子堆满了仓库。...那一日,王土旺对灯发誓,此生只忠楚王,必助楚王荣登大宝;数年后,楚王贬为庶人,王土旺背着楚王妃,连夜离了京城。...那一日,王土旺剑履上殿,半跪乾皇殿前,高呼吾皇万岁;乾皇抖若筛糠,连连摆手,直呼我当不起你的皇帝,这皇位...还是你来坐吧!
胖头肥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