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还有一事。”
“何事?”
“据吏部考察,今年绛州钱监的铸钱数量比往年增加了五成。”
“哦,竟有此事!”李隆基的眉头稍微舒展开,“那得好好赏一赏绛州钱监。”
“说是陕州刺史王鉷向绛州钱监支援了不少铜。”
“王鉷?”李隆基立刻疑惑起来,“他在陕州做刺史,如何向绛州增援铜?”
“王鉷的一个亲戚对绛州一带的铜矿很熟悉,得知朝廷正在加紧铸钱,于是便引荐了。”
“原来如此,看来王鉷虽然被贬,但却没有忘记朕啊!”
“王鉷一直挂念着圣人,说起来,今年的租庸调,陕州收上来的是最多的,比往年增加了两倍!”
“竟有此事!”李隆基更加高兴,“王鉷是如何做到的?”
“说是王鉷在地方上深受百姓爱戴,但他不居功自傲,对百姓说都是陛下的圣德,百姓感念陛下,愿意织出更多的布匹和丝绸,献给朝廷。”
“好!他做得很好!”
李隆基想了想,说道:“王焊那件事差不多也过去了,找个机会调王鉷回京师吧,朕也想他了。”
“是,臣会酌情安排的。”
李林甫很懂李隆基的心思,李隆基原本就很喜欢王鉷,因为王鉷非常会搞钱。
其实当时李隆基不想贬谪王鉷,但当时碍于事态的严重性,不得不贬。
等风声一过,再召回来。
这种手段,历朝历代都大量存在。
玄宗朝更是屡见不鲜。
当年的宰相张说,也被贬过,那是姚崇进入中枢之时,也是开元初年。
后来张说被重新任用,并且成了大唐首相。
所谓的贬谪,分两种,一种是真的被贬,一种是临时出去避避风头。
王鉷就是临时出去避避风头的。
王鉷回来,对于李林甫来说,只有一百个好处,没有任何坏处。
现在杨国忠跳得很猖狂,最近居然还给安禄山写密信,染指边疆。
等王鉷回来了,李林甫就打算用王鉷来制衡杨国忠。
离开皇宫之后,李林甫心情大好。
王宗嗣现在惹事上身,因为太子。
建宁郡王现在也惹事上身,他是太子之子。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干掉王宗嗣,王宗嗣就没有入朝为相的可能了,还能把事情往太子身上牵一牵。
建宁郡王做的那些事,就更搞笑了,他是太子之子,他的行为最后还不都是太子承担后果?
李林甫:这次稳赢。
王宗嗣之事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但没有一个人敢为王宗嗣求情。
反而是不少人为董延光鸣不平。
例如京兆尹萧炅是这么说的:原本董延光可以带领我大唐儿郎踏平石堡城,却因为某些心胸狭隘之人嫉妒,遭此惨败,他不是败在吐蕃人手里,而是败在自己人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