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姮,隔壁家方才跟我说要两袋米,让你什么时候方便给他送去。还有巷子尾的淘儿家,锄具坏了,要重新打一把,问你这有没有的卖,这是铁匠那儿的事啊,还有竹匠家,问你有没有汗巾……”夏氏一下子说了好几户:“你跟他们说过你开了杂货铺了?”
突如其来的生意,沈姮也是一脸懵:“我没有说。”
打心里说,她现在对谢氏家族的人还都有膈应呢,认真说起来,要怪也怪不到,大家都有趋利避害的心思,但人情冷暖,这冷字着实是寒人心的。
所以,她心里极为抗拒和这些人做生意。
“那真是奇怪了。”夏氏边说着边进灶房去处理肉了,小叔子很快就要去书院,她得把新买的猪头肉给蒸起来让他带去。
此时,就见谢俭走了进来,见到沈姮,冷淡地看了她一眼。
“阿俭,是你在外面跟人家说,我开了杂货铺,而且还能上门送货?”沈姮好奇极了。
谢俭轻嗯一声:“我路过谢三叔的裱铺时,他拉着我唠了好一会的嗑,又经过女人洗衣的水塘,她们问起我最近情况,顺便说了一嘴。”
可真是好顺便呐,沈姮囧囧地看着他,又想到往日里少年对这些人的怨恨,尽管如今明面上他看不出什么来:“我以为你会和他们撇得清清楚楚。”
“各取所需而已。我虽未做过生意,但也知道银子和这些事没关系。”谢俭瞥他一眼,进了居室,他如今在学院,课堂夫子又为陆大人,也有望考得秀才,旁人都看得门清,出去一趟,自然一个个要跟他交好,顺嘴一说的事。
沈姮被噎了下,好吧,说的有理,非常有理。
早饭夏氏做了几个南瓜饼,还有杂粥,里面放了各种豆类。
就在一家人准备开吃时,孟宣朗的轻快的声音传来:“谢俭,我来了。”
话音刚落,人已经进了灶房,少年一身锦衣,朝气蓬勃。
“大嫂,弟妹,早。”孟宣朗打了招呼。
弟妹?沈姮嘴角一抽,她一社会工作青年被一个15岁的娃叫弟妹,别人叫的出口,她也应不出来啊。
“小公子?”夏氏赶紧起身:“吃过早食了吗?”
“还没呢,陆大人说,南明城的大饼很好吃,我找谢俭一块去吃。这些是你们的早食吗?”孟宣朗好奇地看着桌上的这些。
“出了巷子往左二百米就有大饼。”谢俭淡淡道。
孟宣朗坐到谢俭身边,眨眨眼问:“你不请我吃早食吗?”
还没等谢俭说,夏氏道:“杂粮简陋,小公子怕是吃不惯。”
“吃的惯,吃的惯。”孟宣朗一点也不客气,阿爷告诉他要多听听百姓所言,多吃吃百姓所食,多看看百姓所苦,以后才能做一个为民的好官,这是太爷爷留下的话。
都这么说了,夏氏忙给盛了杂粮,又添了筷子。
沈姮时不时地看着这位大丛朝六百年来最为杰出的谏官代表,只知道是位直臣,敢说敢做,历史评价极好,生平怎样的?唔,忘了。
就是死的挺冤,貌似卷入了什么事件当中。
传下来的卷录都说是大奸臣谢俭所害,但也有史学家为其翻案的。
她以前还没融入的时候只会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甚至来评断,但在这个时代生存,你不融入,不站个位置太难生活了,所以,她不再以未来人看历史的眼光看人看事。
不管在身边出现多少个历史名人,眼前要做的事才是最重要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