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的萧世昭,在齐砚的筹谋和帮衬下,成功登基为帝。
之后,齐砚为避免朝中发动不必要的纷乱,趁势还了权势,彻底离开了朝堂和政治中央。
不过,离开之前,齐砚却是给萧世昭布置好了一切。有政务辅助大臣,有军机辅助大臣……文武诸官,其中能用者,也不在少数。
所以,萧世昭这个皇位坐得,也还算顺利和稳当。
其实很多有志者,在入仕之前,或是初入朝为官时,都是怀揣着梦想和抱负来的。君若正,则臣清。若君不正,下头身为臣子的,难免效仿之。
齐砚虽在位五年,但因勤政爱民,事事都为臣民、为天下考虑,所以,很是感动了一拨初心为善的臣子。
他们愿意跟着这样的君王干事儿,愿意同他一起携手把这个天下打理好。
而如今,齐砚虽不做皇帝了,但萧世昭一来少年成名、名声在外,算是众望所归。二来,萧世昭乃文德帝之子,文德帝在位时虽未做出什么政绩来,但他却是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禅让”制,正因他的不妒、贤德,才有了之后长达五年的盛世。
如今文德皇帝之子继位,算名正言顺。
如此一来,萧世昭登位,引起的轩波自然不大。
齐砚虽人未在朝廷,但朝中一应动向,他都有关注。见朝中一切顺利,新帝也有这个魄力和威严掌控朝局,他才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之后,就是安心带着妻子出门游玩了。
齐砚卸了自己肩上担子,终于可以过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了。
而那边,萧世昭的人世则才开启新的篇章来。
天下之主不好做,远比他想象中要艰难。但好在,他有这样的韧性和毅力,也有这样的远大抱负,所以,即便觉得累,但也能坚持下来。
偶尔坚持不下来时,萧世昭会给远在京城之外的齐砚写信。
齐砚呢,这些年虽在外游荡,但却一直都保持着和萧世昭的联系。也说过,若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可以随时来信差遣。
但萧世昭从未差遣过齐砚,一直拿他当长辈、当叔父,累极之时,会写信向他抱怨一二,吐露吐露心声。
他虽当了皇帝,但身边亲人皆不在。
父母虽仍在,但父亲早说过,他之前退位时承诺过,此生再不踏足京中半步。所以,如今哪怕是自己儿子继位了,他也仍守着这份承诺和约定,不会打破。
而且是一辈子都不会打破。
父母皆仍留蜀中,祖母自然就更不可能跟着来京城了。
而家里的那些弟弟妹妹们,就更是跟在父母身边,留在了蜀中。
他也是才不到二十、未及弱冠的少年郎君,突然间离开父母太久、太远,一时间也实在难以适应。
而这时候,朝中偏偏又掀起了催婚大潮。
齐砚在位时,百官催婚无效,最终放弃。如今,新帝上位,群臣吸取了经验,更是变着花招举荐各地贤德之女为后。
如今朝中大概分为两拨人,一拨勋贵世家,自然举荐世家之女入宫为后为妃。令一拨则是清贵之家,这一党人则反对世家女入宫,反而举荐陛下广纳民间才德俱佳之女郎充盈后宫,说才德品行远比家世重要。
还说,之前的李氏外戚干政,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但勋贵之臣则说,就算民间女子入宫,一旦得了权势,扶持外戚的也很多。所以,与其本末倒置的为了避免外戚干政,而刻意选民间女子为后,倒不如从别的方面下手管控。
还说,民间女子就算有才有德,又能读过什么书?一个草包美人,甚至可能连美人都不算,只空有贤德,又如何辅助陛下君临天下?
只有有共同话题的夫妻待一起,才能长长久久。
两拨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直僵持着,不相上下。
如今一早朝,只要听到谁提起娶后纳妃一事,萧世昭就脑袋疼。
万般苦恼的他,只能书信一封,求助于远在京外的齐砚。
齐砚收到信时,已是半月之后了。
拆开了信来看,见是帝王满篇的抱怨和懊恼,他不禁失声笑了起来。
如今齐砚夫妇住在江南扬州,因苏韵娇有了身孕,不宜再多走颠簸,齐砚便带妻子暂时在这里安了家。
这会儿齐砚看信时,妻子恰就在一旁。
苏韵娇见他拆了信来就笑,一直笑到了看完信,不免忍不住问:“是看到了什么好笑的吗?怎么笑成这样。世昭信中写了什么?”
和萧世昭的通信,齐砚从来不瞒妻子。
因从前是讨论朝政上的事,齐砚不跟妻子说,苏韵娇也懒得问。
但如今,既写的是他自己的私事,齐砚也就和妻子说了。
“果然,我猜的没错,待他一坐稳的帝位,必然会有此困扰和烦恼。那些臣子们,好的时候是真好,为君解忧、为民排难,但烦起人来,也是真的烦。尤其是个个都长了张巧嘴,能说会道的,常常大道理论起来,能把人气死。”
“喏~世昭的信,你自己看。”齐砚把信递给妻子。
苏韵娇狐疑着接过,看完后,也笑了。
倒不是笑别的,只是觉得,世昭素日里看着是极稳重的孩子,如今又是帝王身份了,可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他仍保留着孩子的一面。
至少,在这封信中,是能感受到他的无助和暴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