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给他的光环,他可以给颜家更高的荣耀,但是他不希望这辈子都活在颜家的阴影之下。
自古陪着上位者改革的人,下场都不一定很好,但是颜韶想试一试,若太子真的有这个想法,那自己一定拼力达成,最后不管是位及人臣,还是落得个身首异处,颜韶突然感觉自己可以不在乎,这事想想热血沸腾,不过从世家子弟,从小表面功夫就做的很好。自然没有让父亲和大哥看出来。
但是回到自己的书房之后,就再来回的走动,边走心里边构思一个大纲,若是太子真的想改革,那从哪方面先入手怎么改,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出来,到时候朝中的党派之争一定会换成新的方式,如同以前的文武之官的较量一样。
颜韶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情,办成的难度系数多高,但是现在是乱世,不破不立。突然有一个想法,自汉朝起,汉武帝罢除百家独尊儒术,那可以利用百家来制衡儒家一家。他也不怕别人说自己数典忘祖,孔子师从老子而墨子也曾拜读儒家经典。若是自己能另起炉灶再创一派,那想想就刺激。
颜韶现在才十八九岁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这时候的年轻人不怕的比天高,而怕不敢去想象。
构思好了的颜韶提笔,在书房里面提笔写下自己规划的大纲,一边写着,他也在想自己这件事情要跟谁去商讨比较好,想了半天,没想到自己一生交了这么多好友,最后只有一个楚三郎可以分享。毕竟做这个事情会承受着其他人的各种诘问,要找一个能够理解,就算不能理解也不能透露出去的人,且这人最好思想比较包容一些,所以他最后想来想去,只能想到楚白。
不禁心中叹气,但是转念一想,就怕自己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找不到。
远在千里之外的太子,不知道自己刚跟自家爹娘说完的想法,已经被颜韶给看出了蛛丝马迹,他的确是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尤其是他实在忍受不了,那些天天在他耳边吵吵着之乎者也的老先生。
治国这些老先生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是比较差的,固执的用着自己老一套的思路。太子只能万幸,从隋唐建立的科举制度,还没有延续过长时间,所以现在的改革不会动太多人的利益,而且一些世家心里也没有特别看得上科举,朝中有一些官职还是靠着举荐上来的,虽然太子也看不上他们这些把好的官职往自己家划拉的这种吃相,是这些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一下。
武皇后不愧是则天皇后家的血脉,一听到改革两眼放光,她觉得儿子出的这个主意好,她也希望儿子在改革的时候可以给女官留一条路,这条路不是针对于内庭中的女官,而是可以真正有实权的官职。武皇后不求多,但求有。她一直觉得优秀的女子,不能一直被局限在后院之中,像楚三娘子这样的女子那应该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