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楚白想的那样,有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难民逃进来的消息,可知道归知道,有的官员是不想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万一上奏了这件事情,反而捞不着好,还要得罪边关的人。
有的是心有不忍,这些难民大冬天的,衣不蔽体,好不容易跑来,上奏想请朝廷开仓振粮。但是这种话刚一说出来,就让其他官员反驳回去了,理由很简单,本身大梁现在更多关注在战争方面,并且这些难民也不是大梁的子民,用大梁人子民的粮来养这些人,这是疯了吗?而且谁又能保证开仓赈粮之后,难民不会减少,大家都知道,一旦这样做了,难民只会越来越多,就像是饿狼看到一块肥肉,不管自己能不能抢到,先跑来再说。到时候可不单单只是边关那样拦一拦就能解决的事情了。
最上面的皇帝一家三口,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情,而是在没有人能拿出一项完美的方案来,他们也知道,可以用类似于以工代赈的方法,但是现在也没有什么需要他们干的活,难不成把这些人拉到战场上去?开玩笑,这里面有可能很多人,都是因为害怕战争而跑过来的。
强制征兵会使难民之间进一步的矛盾激化,到时候,兵没有征到,反而出现一窝又一窝的匪患。
这时候,探子递上来的那一封大大的信,就十分让太子殿下感到好奇。
他不是不知道,楚三郎夫妇已经察觉了探子的所在,没想到啊没想到,他们还主动送上门来。转念一想,就算不知道探子的所在,上一次楚三郎破局说的话,早就变成各方政策传达下去了,楚三郎又不是个傻子。
猜到这事的人不光是楚三郎,其实当时在场的很多人也有可能猜出来了,官宦家的子弟培养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增加他们的政治敏感。这是为什么,大家过年前后对楚三郎特别热情的原因,请他参加各种小团体聚会。
当把信封上的那个大大的火漆印子给戳掉之后,倒出来的东西着实震惊了太子殿下。哇哦,密密麻麻好多东西,要从哪一个东西开始看嘞?
不过,楚三郎非常贴心的把一封,告诉太子的信也包了信封非常显眼。太子觉得这应该是他要看的第一样东西,所以打开信封一看,嚯,还真是。
楚三郎和秦柳晨当时想了半天,不知道用什么称呼来代替,还是秦柳晨灵机一动,这样写信的话,还不如说是信友或者是笔友。
太子殿下看到的上面标题就是“你好,我未曾蒙面的信友”,迎面而来的大白话,确实让太子殿下看着有点好笑,不过越往后面看,他越笑不出来了,表情也愈发严肃。
他也没有想到,现在难民的情况,已经是这么严重了,看来有的官员上报出来的难民情况,很多程度上都是在造假,或者是说减少。
因为他前几日才从皇帝那边了解到,杭州府城的王刺史,上报府城周围并无太多的难民逃入,那时候还让大家心里舒了一口气,毕竟江南他们最后的一份粮食保障,可不能被这些人过度的拥进来,否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江南安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