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世,两岁的秦立第一次来到了爷爷的家乡永镇。
上一世秦立生活了10年的老宅还未建起,祖孙三口人暂且住在爷爷租的小房子里。
回到永镇,不,应该说来到永镇,秦立很兴奋。
“故乡”是秦立心里一个填补不了的窟窿。
上一世,秦立的户口一直在陵城,始终没改。法律上说,他是陵城人。
可实际上,秦立三十多年来在陵城生活了也就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
他对陵城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归属感。
秦立觉得自己没有乡愁这东西。
所以,他能够义无反顾地离开陵城,在外打拼,从不想家。
可是,他总会时不时在梦里重回永镇那座四层自建房。
那才是他的故乡。却是他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15岁那年,爷爷奶奶卖掉老宅,带秦立离开永镇。
自此,秦立断掉了和永镇的一切联系,那里再没有一个亲人,他也没有了回永镇的理由。
据说他家的老房子卖给了一家私营企业用作办公,永镇的发展也在新世纪日新月异,很快有了公交车、大商场和动车站。
秦立至死都没再去过一次永镇。
现在,1992年的永镇在小秦立眼里非常新鲜。
秦立像个好奇宝宝,每天都缠着要跟爷爷奶奶出门,要么跟着爷爷去门店,要么随奶奶去买菜。
爷爷奶奶带娃的方式,一方面很周到,另一方面又很粗犷,不会一天到晚担心孩子磕着碰着或遇到坏人什么的,管他吃饱穿暖,有瓦遮头,其它的随孩子自己去造作。
秦立上一个童年就是放养式长大的,时常和小伙伴在外边一疯就是一天,总体来说很快乐。
当然,他能平安长大,确实有不少运气成分在。
但10后、20后的孩子,大多体会不到这样的快乐。
总之,爷爷在店里忙活,秦立就在店铺周围自己玩,奶奶提着菜篮子在前边买菜,秦立就在后边颠颠儿地自觉跟着,怀着考古的心情,什么都要凑上去看一眼。
童年,我回来了!
原来92年的永镇是这样子的。
他记忆中永镇的很多标志性建筑都还未建起来,几乎没有大型商场和店铺,路边随处可见各种小摊贩——糖画、钵仔糕、炸芋头片、牛杂、馄饨面……
镇子上的大路小路都不太平整,坑坑洼洼地,街上没有出租车,也很少见汽车,多的是自行车和三轮车。
这年头的自行车普遍在车座前有一条高高的横杠连着车头,很不人性化,让小时候腿短却又想骑自行车的秦立非常生气。
现在的永镇很破旧,很落后,却又处处透着熙攘鲜活的烟火气。
秦立把老妈和老姐抛到了脑后,迫不及待想等爷爷着手盖房子了。
爷爷的行动也算快,祖孙三人不可能一直租房子住,何况这一世手头比上一世宽裕很多,盖房子的钱不是问题。
爷爷开始带着奶奶和秦立去看宅基地。
看了好几处,秦立都兴致缺缺,直到这天,他们来到一个叫风柜口的地方。
风柜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