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于此的质量着作,获得众多家长孩子的喜爱。杨骁希望凭此能够获得共情与理解。
这时那个年轻人好像做出什么重大的决定,鼓足勇气向杜编辑说道“叔叔,我想要个机会!”。
在杜编辑还在迟疑中转身对着杨骁伸出手“认识一下,我叫杜马,是杜编辑的侄子之前做实习记者”。
杨骁立刻起身双手握住杜马,口中说着幸会幸会,请多多指教。这种青少年做成人状态,其他人都不禁莞尔。
看着身高相仿的两位年轻人惺惺相惜,杜编辑坐在沙发上双手慢慢摩挲着扶手,心中在不停的思索着,而大作家和李工二人则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
良久杜编辑环顾着爷孙二人开口说“我这侄子去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分到了报社做实习记者。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泛又多是志大才疏,一心想要成就所谓一番事业,刚刚辞职跟着我。”
然后转头看着杜马“我知道你的想法,但是我一再强调,你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吗?!”
而杜马则倔强得抬着头。
铁要趁热打,杨骁立刻鼓动着说“现在不是有许多体质内的人,但凡有些想法本事不都砸了铁饭碗自谋职业下海了吗?!”
“不是猛龙不过江!”李工补了一刀,杨骁闻声差点转身要与他来个“give me five”(击掌)。
“两位老师我们先做个预判好吗?”杨骁接着开足马力,一副不打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大家把目光都向他,“首先 三位对这两部书的感觉如何?”
“精彩”“有趣”“欲罢不能。”
杨骁站起来双肩耸了耸做个“果然如此”姿势。
“包括我爷爷在内,这里代表了老,中,轻三代阅读人群,
而这个群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据绝大多数,刨出去各种因素有阅读习惯的人大约也有两三亿吧?”
他看着李工“爷爷,我经常去咱们市图书馆借书,也看了很多参考消息”李工点点头。
“而这个群体绝大部分又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收入的群体,他们中间喜欢比较严肃作品的能有多少?!
改革开放到如今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又是什么?是轻松活泼的文艺作品。
电影院里看喜剧的人往往多过看悲剧的,这就很反映大众兴趣趋向。
同样,杜老师您作为行内人,也是大体了解这两类作品出版销量的”
杨骁举了两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两本杂志,一本是纯粹的以严肃作品为主的《十月》。
另一本则是以传奇故事或武侠或探案为主的《今古传奇》,杜编辑与大作家都沉默了,事实确实如此。
而杜马在一旁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冲动模样。
“那你能保证你的小说能持续多久?”
杜编辑问到,这是没见过后世一部长篇网文可以连载一年甚至数年,狂热读者催更到变态的程度,杨骁不禁想到。
也知道这是指存货呢,“还有十几本,基本都上百万级别的!”
“那也是过几年就可以出完,再完之后呢?等米下锅?!”
这时杨骁觉察到方向错了,杜编辑错把他的作品当做大部头的小说在说。
“做杂志,类似付老师的作品连载,完结后还可以集结成合集做一套书销售”杨骁补充道。
“可是... ...”杜编辑有些犹豫,杨骁立刻明白了:
“三位看这两个故事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没有?”他开导着问。
“嗯?!”三位回想了一下确实有种与之前阅读,差异化很大的感觉,
“啊!我知道了,就好像,好像”杜马毕竟是年轻人就是敏锐,但是感觉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一下憋住了,脸红脖子粗。
“节奏!”
杨骁给出答案,这也是他看了前世网络大神着作,许久得出的结论。
后世网文大神哪一个不是美剧的忠实拥趸。
美剧之所以精彩除了剧情新颖有趣多变,制作更是精良引人入胜。
但是最为关键的就是“节奏”控制的极好,往往把观众死死按在电视机前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患难,带入感极强。
虽然是一周一集的播出机制,就是可以做到引发观众收视欲望迫不及待等待下一集的到来。
因此上各位大神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一把。好故事是源源不断,但是能够讲好就全凭本事。
这些大神们就是可以在在书中把节奏控制非常娴熟,让众书虫欲罢不能,催更不断。
这种来源于美剧把控节奏的写作技巧还不多见,也就成为杨骁之所以信心满满的力量来源。
每一章节的故事推进带领着读者犹如呼吸般同时上下起伏,熟练的运用快慢节奏搭配来控制他们的情绪。
同时剧情设计精巧暗藏玄机始终把他们的胃口高高吊起,不由自主的迫切要进入下一环节,这就是杂志连载可以借鉴的高妙之处。
并且如此长篇的持续阅读下去之后,读者与作品的人物发生共鸣,当最后大幕落下时有非常强烈的失落感。
同时也逐渐逐渐会对作者有强烈的好感,就会不断去追他其他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就是明证。
大作家,杜编辑心有戚戚焉,杜马听到杨骁说的“节奏”一词后,恍然大悟难怪在看他的这些小说时虽然也感觉被一种无形的东西牵着往前走,但是节奏感的体验更加明显。
《大唐》里面主人公与李二,长孙皇后的争闹如电影般转换极快,也如此有趣,每每不同,引发遐想。
《南柯梦》尤甚,迫不及待得想知道那位被所有人称之为“有病”的主人公手里那个黑箱子里到底有什么?!
那个隐隐约约的神秘“神庙”是不是如自己想到的所在。
主人公周围的人究竟谁是黑,谁是白,凡事种种不一而足。
看着还有些犹豫的杜编辑,自己的老战友,童心未泯的大作家说“老杜,想想当年的我们,当初谁能给我们机会!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跌跌荡荡披荆斩棘一路拼杀到现在。
但是看到那些孩子们捧着刚刚出版的新书,我都觉得当初的选择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