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期末考试成绩单出来后,杨骁已经预先告知了三叔与三婶,要陪李工在出发日本前去北京拜访老友,三叔抽着烟点点头。
这天李工与杨骁坐在哈尔滨直达北京的581次列车上。
在一声长鸣中火车慢慢驶离站台,一会儿功夫就在“库库库”的声响中逐渐速度越来越快。
车厢内,爷孙二人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李工有些困顿把头靠在后背椅上闭目养神。
杨骁则饶有兴趣的看着旁边的放假回家的四位大学生模样的青年人。
现在国家政治环境火热,荷尔蒙充盈的这几位张口闭口国家大事,国际形式一副指点江山的豪情模样,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李工时不时嘴角微笑一下,对这群年轻人的言论颇有兴趣。
慢慢他们觉察到了什么,一个戴眼镜的男学生在听完同学的叙述后,突然用英语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自顾自得开始解释。
其他人都是一愣,把目光扫视了爷孙一眼便纷纷改为英语进行探讨,个个水平都蛮高,可见此时的大学生的水准确为后世不能比。
只是这个趋向嘛,有些....
杨骁撇撇嘴。于是他们的目光便有些不自然了,尤其在争论中出现贬中扬美时杨骁更是表现出不屑。
其中一个矮个女孩儿就非常疑惑的看着他。
杨骁微笑着用英文说“很抱歉,打扰了。我对你们谈的事情比较感兴趣。”
听到这里女孩儿上下打量一番问到“你也在上大学吗?”
杨骁低头笑了一下“高二”
“那不错啊!英语挺棒的!你们老师厉害!”
“谢谢夸奖。”
其他人都笑了起来,讨论反而更热烈。
杨骁听的多说的少,偶尔插一句,他们就沉思一下,感觉要仔细考虑才能回答,但总感觉之前想当然了。
例如杨骁提出,如果我们的科技水平发展一旦与美不相上下,它真的可以遵守之前制定的国际准则吗?瑞士在欧盟的敌人出现时还会保持中立吗?
这些前世出现的令人发指的小丑行径,直接颠覆大家对欧美国家的认知,自私自利才是他们的真实面目!
这几个问题是刀刀见血,锋芒毕露。
让他们几位都开始沉默不语,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场,同时对他刮目相看一个高中生怎么会想这么多。
杨骁则给出答案“多看书,多看报”,闻听此言在一旁的李工不禁莞尔。
第三天的九点左右北京站到了,那位女同学在车上听说爷孙两个也是要到海淀,就自告奋勇的提出带路。
走了这一路她对杨骁的好感倍增对他像对待自己的弟弟一样照顾有加。
在公共汽车到站后他们才依依不舍的告了别。中午将至暑气升腾,爷孙两个按照指引在要拜访的大作家附近找了一个招待所住下。
现在适逢假期来京旅游的家长很多,爷孙两个恰恰订到最后一间,但是条件不甚理想在二层的最里边,正对厕所。
“凑合一下吧”李工还是比较豁达的说。
安置好了以后,两人简单洗漱了一遍就下楼找了一个不大的餐馆吃了来京的第一顿北京特色小吃杂酱面,李工撇撇嘴小声说比油泼面差远了,杨骁暗笑。
回到招待所李工倒头就睡了,坐火车太熬人了,他这么大把岁数陪杨骁千里迢迢确实不容易。
杨骁坐在熟睡的李工身边轻轻的替他打着扇子 。
屋外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枝繁叶茂,绿油油的树叶反射着阳光,偶尔微风刮来翠绿的叶子便轻轻挥舞摇摆没有声响。
反而是知了在断断续续的“嗡嗡嗡”发出鸣叫,李工曾笑着说这样倒可以当催眠曲了。
下午两点左右,杨骁挎起帆布书包与李工边走边打听很快来到一座居民楼下。
这与陕西家乡的家属楼一样,都是清一色苏式楼房一排四个单元。
有四层高每一入口处写有几单元,门口边有垃圾出口。
抬眼望去每一层都有镂空的窗户一分左右或三户或两户。
要找的人住二单元一楼一进去是黢黑一片,二人适应了一下杨骁才开始敲击右边涂着浅蓝色的木门。
“嗒,嗒嗒”,伴随敲门声杨骁轻轻喊着“付老师在吗?”
里面隐隐约约的谈话声音停下来,一阵脚边声来到门前门被拉开。
光亮立刻透了出来。一个中等偏上的男子站在爷孙面前,那张异常熟悉的脸笑眯眯问“我就是,您二位是?”
随即他看到花白头发的李工,马上侧身说“快请进吧!”,于是二人便小心翼翼地走进房内。
这是一个大厅,左手边应是吃饭的地方一张方台下边有四张有背靠椅,旁边明显是后来凿开墙做门的厨房。
右手边则是书柜,沙发一应俱全,有阳台通往外边小院。
隔离窗台下有暖气包。沙发是组合式样双人座位上已有两名男子,茶几上有透明水壶和几个茶杯。
这位付老师非常热情招呼爷孙两个坐下,沙发上二人就顺势挪到靠窗的单人沙发上,一边一个,好奇的看着他们。
付老师把“嗡嗡”做响的立式风扇往前拉了一下。李工坐在沙发上拿出手帕慢慢的抹了一把汗,付老师则开始倒水给二位。
“老师傅,热坏了吧!”李工答应着抬身接过水杯。
“你们二位是?”他把水杯递给杨骁时又问了一句。
杨骁立刻把杯子放在茶几上站起身来。
他深知这位以儿童文学着称的大作家已熟知各类访客,毕竟是写童话故事的,心境里还是有一片赤子之地,没有污染。
他鞠了一躬说“付老师您好,我从黑龙江来是您的忠实读者,我非常喜欢您写的书,这次暑假是专程来拜访您的!”
然后拿出几本他的专着。他故意略显紧张的神色果然有效果。
这位大作家挥了挥手“别紧张,先请坐”说着他走到茶几对面的一张藤椅坐下。
“黑龙江啊!挺远的啊!你们一路辛苦了!”
杨骁把书拿过来“付老师,我叫杨骁,今年读初中二年级。这次专门从东北过来拜访您,请您给我签个名儿吧?”
大作家微笑着说“好,好”接着从上衣口袋拿出钢笔轻车熟路的在这几本书上签了名,落上日期。
然后又微笑着问今年考到怎么样,杨骁转身从帆布书包里拿出学生手册,“嗯,不错都在95分以上,还有满分的,不错不错。”
大作家不住的点头赞许,接下来就是例行公事一样的你问我答。
东北人聊天非常有感染力,连坐在单人沙发上的中年男子都参与进来。
李工不说话只是微笑默默的看着,听着,偶尔问到他时也是言简意赅,惜字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