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星期天学校没有人吗?那他们住在哪里呀,吃什么呀?”兰花坐在庆文林身边问道。
“宿舍是可以住的,就是没有人给做吃的,那些不回家的姐姐说,提前打好几个大饼子备着,星期六到星期天就吃大饼子。”庆文林回答。
“哎哟,那不就是吃凉的嘛,这时节还好,等到了三九天可怎么办?”有妇人开始心疼担忧了。
“宿舍里有个大铁炉子,到了冬天就会烧起来了,把饭盒放在炉子上不就热乎了吗。”庆文林说。
“这哪里是去读书啊,根本就是去吃苦去了。”有人嘀咕着。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直没有说话的姥爷兰春林来了一句,身上还围着白围裙,他可是每天在房场做饭的主力。
在挥发河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家里要是盖房子,关系不错的人家都会抽人来帮忙,男人帮着挖地基干重活,女人帮着做饭、干点零活。
他们不但来帮忙,而且还会带着自家长势不错的青菜来,你家一把韭菜,我家一把白菜,他家一筐豆角、黄瓜的,甚至是看到关系一般的人家有的菜多,上门说一声,人家就会毫不犹豫地给摘上一大筐。
所以,今天桌子上的饭菜,只有酒肉和大米是自家备的,其余的所有青菜都是来帮忙的人带来的。
庆文林走了一个星期,回来时镇子上要盖的房子已经立起框架,只剩下房顶和门窗还没有封了。
“原本我还想着托托人让我家小子也去县城读书呢,现在看还是算了,他呀,可吃不了这个苦,估计每三天就得背着行李卷跑回家。”是付友叔,他端起酒碗喝了一大口笑着说道。
“原本听说二姑娘去读书了,我就想着把我儿子也送去。现在看啊,还是算了吧。”付友媳妇也坐到了庆文林身边,盯着她的脸看着,嘴里啧啧出声,“瞧瞧这小脸儿,成了刀条脸儿了。”
“嘿嘿,我原本就瘦嘛。”庆文林傻笑着,筷子飞快地夹着付友媳妇刚刚端上来的一盘炖豆角里的肥肉片子,放进嘴里嚼了两下,“这肥肉是挺香啊,怎么以往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呢?”
老妈兰花的眼圈终于红了,她起身走了出去。
······
晚上,一家人回到了村子里,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唧唧喳喳地问着庆文林在新学校的情况。
“你在学校怎么样啊?”大姐率先关心地问道。
“挺好的啊。我跟你们说,我们学校可好了,全都是红砖大瓦房。教室里的一色的黑桌椅,都是新的,是椅子啊知不知道?带后背的那种,可以靠着的,不像咱们学校全是长条凳子。”庆文林冲着大姐庆文革和大哥庆文吉炫耀着,“地面是水泥地,扫地时可好扫了,就是扫完地还得用拖布拖一下怪麻烦的。那墙刷的可白了,上面挂着名人画像,还有名人名言,字写得老好了。”
庆文革满眼羡慕:“那可真好啊,咱们村子里的学校还是破草房呢,我们班前两天下雨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庆文吉:“那肯定不一样啦,人家可是县城里的中学,建的能不好嘛。可惜上次去县城时时间不够了,没有去那里看一看。”
几个人都一脸遗憾地点点头:“可不是咋地······”
庆文林看着哥哥姐姐们一脸艳羡,得意地扬着尖尖的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