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姐俩一路吃着油条随着小姑回到三舅爷家里,看到老妈兰花已经把她带来的东西分成了三份,三舅爷家里五斤豆油、五斤干豆腐、还有五斤大米,姨奶家同样如此,二舅爷家里没有五斤豆油,多给了五斤干豆腐,五斤大米。
“妈,我的书包呢?”八一上前问道。
知道要来大连,八一磨着老妈兰花用老爸拿回来的帆布口袋翻过来,给她做了一个可以束口的双肩包,装上了从舅舅那里收购来的八支野山参,准备送人三支,剩下的五支去大连卖掉。
几支野山参都是经过姥爷兰春林处理过的,姥姥江桂兰用红布缝了口袋,把每支人参都分别装了进去。
八支野山参最少年份都已经达到了十年,两个舅舅要了八十块钱。她算计着平均一棵人参十块钱,怎么也能在大连卖上五十块钱。
“你书包在这里。”老妈兰花拿起她的花布包裹来,打开后里面是一个黑色皮包,拉开拉链才掏出八一的双肩包。
八一本来想自己背着双肩包,可是老妈兰花担心被人偷走了,执意要放在她的黑皮包里。
“什么好东西在里面呀?这么纸包纸裹的。”小姑海燕好奇地问。
八一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红袋子递给三舅爷:“舅爷,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嘿哟,你这么一小点儿就知道送礼了?”小姑先伸手接过去了,“我看看是什么宝贝。”
她打开了红布口袋,掏出人参惊叫道:“老爹呀,是长白山人参。”
本来没有在意的三舅爷立刻奔上前,小心翼翼地从她手里接过去人参:“你可小心点,别把须子弄掉了。”
三舅爷拿着那棵人参凑到窗户前对着阳光仔细地看着:“品相不错啊,看起来有十多年了,这要是在外面买可得百十块钱呢。”
“三舅,人参在这里这么值钱吗?”老妈兰花的手一抖。
“可不——有钱也买不到啊,没有卖的。”三舅爷回答,“这礼物可太贵重了。”
“三舅爷,不贵,我舅舅自己上山挖的,被我买来了。”八一仰头回道,“你留着泡酒喝,对身体好。”
“那不是可惜了,爸,拿去送礼吧,就可以把我的工作解决了。”小姑海燕立刻说道。
她可不希望老爷子拿人参泡酒喝,本来就爱喝酒,这泡了人参酒不更得喝啊。
三舅爷瞪了小姑一眼说:“这是八一孝敬给我的,别打主意。”
八一低下头,假装整理着双肩包,她可不管三舅爷父女两人的官司,反正只能送一根,剩下的还得卖钱呢,自己的钱匣子可要空了。
小姑已经对三舅爷说了遇到姨奶的事情,老妈兰花带着送给姨奶的东西,一行人出门向北走去。
路上路过一个水房,水房外面有一个自来水水龙头,人们正排着队在那里等着接水。水房门口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一桶水二分钱。
“三舅,你们吃水还得花钱买?”老妈兰花小声问道。
“在城里住什么都得花钱。”小姑嘀咕了一句。
“唉,那人人也都想往城里来。”兰花说。
“城里多好,有大油条吃,咱们那里都没有。”庆文林拎着半根油条小小地咬了一口说道。
“也是,我下乡时成天吃小碴子大饼子就咸菜嘎达,有时候连大饼子都没有,乡下虽然喝水烧柴不花钱,可是也太穷了。”小姑海燕唠叨起来。
“小姑,你还是下乡知识青年啊?”庆文林凑上前问。
“是啊,我家就我去下乡了,大哥和大姐都没去。”小姑海霞满腹怨念,“你不知道下乡那个艰苦劲儿啊,卫生纸都买不到。”
“你够幸运的了,下乡在盘锦,没有出了辽省,离得近能给你捎东西去。那些去了新疆、去了内蒙古的几年都回不来一次。”三舅爷看了一眼小姑说。“谁让你正好初中毕业赶上了,没办法,一家都得出去一个。”
“小姑,你多大了?”二姐庆文林问。
“我都二十五了,在乡下整整待了八年。”小姑海燕神色黯然。“现在回来又不给安排工作,成了待业青年。”
“不是让你去街道糊火柴盒吗?”三舅爷说。
海燕:“里面都是老头老太太,我才不去呢。爸,不然你提前退休吧,我接你的班。”
三舅爷:“提前退休工资少。”
海燕:“那我怎么办?”
三舅爷挺直的背有些佝偻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实在不行我就退······”
姨奶家和三舅爷家在一条街上,两家相距大约五百米远。不过姨奶家的房子比三舅爷家大了许多,有四间房子,院子也很宽敞,有一个小小的菜园子,用削尖的木条围成了一个很好看的篱笆墙。菜园子里有一棵樱桃树,还有一排小葱,小油菜和小菠菜绿油油地伸展着。
“这里冬天也可以种菜啊,不怕冻吗?”二姐庆文林凑上木篱笆看着。
“这几样菜都不怕冻,即使冻上了也能缓过来。”三舅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