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众生分区域席地而坐,坛内很快就公推了眼明手捷的十数个年轻儒生,各分有区域,负责在表决时清点票数。表决之前,都有坛中一人唱名。所谓唱名,是将这部典籍的名号在坛中高诵三遍。名号对应的这部典籍,经三遍通唱,确保指称无误后,才由众人举手表决。
有些典籍,比如《周易》、《尚书》、《诗经》等等,几乎毫无异议的,一经提名,就全票通过。也有很多典籍,大家也普遍感觉可忍痛舍弃,这些在坛内投票,也都殊少争议。
但也还有不少典籍,意见分歧很大,比如《连山》《归藏》,这两本书与《周易》本出同源,只是各卦排序不同,爻辞释义有别,但与《周易》相比,其主旨与精神又有所不及,所以在保存了《周易》的前提下,再花上巨大牺牲,把这类书保存下来,是否尚有必要?
有人承认这些说得都对,但惜其上古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历代先师都不曾毁弃,实在是不忍见毁。辩到后来,持不同看法的两造各人,都红着眼睛,流泪不止,一边对站着辩论,一边都声音哽咽,抹泪不已。
虽说如此,最终投票结果,《连山》《归藏》两易也都未能入选,决议一出,坛内又是一片惋惜声。
经过这番严格的挑选,耗时了七八个时辰,诸生总共选出三十六部经典。这三十六部经典,本都是八荒五服,人人知名的,此前阳坛校异雠时,也大多是最优先的对象,其中的二十三部已经被整理完成完成。这二十三部经典,是当时最受重视的典籍,又经通解此经的学者校勘过后,已通诵数遍,众无异议。
另有八部经典,虽然尚未经校勘,个别文字尚有诤歧,但大体不失其要,也可择一版本为定本。此外,还有四部经典,就连通解此经的学者们也都意见不一,难以统一定本,这个就只好以治这部经典的学者来投票,最被认可的那一个版本,就确定为定本。
但到最后,还有一部经典,更让人很挠头,这就是“六经”之一的《乐经》。先王之道,向来以礼乐并称,因此,诸经之中,《乐经》也颇被看重,这部经典提名也相当靠前,五百人公推通过,无一异议。
但到了考虑如何保存《乐经》,却让众人都犯了难。
《乐经》本是一部实操型的经典,更多的是和《诗经》《仪礼》等结合使用,它并无文本,而是以其他五经文本为底,传授时,大多需得师父与弟子之间一对一的面授。
若要纸面记录,而当时记谱,也只有文字谱的方式。文字谱有冗长之弊,大凡不过小半刻钟的唱诵,若是记谱成文字,竟可达数千字之多,这已是只比一部《论语》稍薄。
更有甚者,就算有心保留文字谱,在当时也只有少数作品用文字谱做了记录。因此若是像前面三十五部经典那般保存《乐经》,着实是个大考验。
按下这令人头痛的《乐经》不表,只说其他三十五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