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多年战乱一朝平息,天下指要发生了转移,开坛布阵,超度数百年亡灵,这一任务已经摆上了秦皇的案头。韩非已死,李斯顶着坛阵宗师荀卿大弟子的名头,秦室高层自然公推他为第一,也没人敢与他一争大坛的主持之责,行也行,不行也行,舍他其谁。
但平日里,李斯的政务已经如此繁忙,事到临头,哪有时间去系统的从头学习结坛之法。因此他的那点坛阵知识,其实全速成自韩非的那份策论而已。
李斯天赋颇佳,与这门学问又本出同源,基础已然极好,一读之下,很快就能通彻精要,不免以为坛阵精义不过尔尔,暗暗印证了雕虫小技的成见。你看看,自己只要稍下功夫,就已经能了如指掌。
李斯平时与人议论,偶尔也会言及坛阵之学,见识高妙,议论得当,左右尽是一片叹服,“丞相烛照千里,仆等萤虫之光,万难与争辉”,虽说一看就是马屁,但确实也是七分真情、三分假意。退一步说,即使真的李斯所言有错,以当时的情形,谁又敢指出他的不是?久而久之,甚至包括李斯本人在内,都视其为坛阵大家。
有了这番底气,又因了自己好名的这份贪心,李斯自然也就无惧于慨然自任,去主持这个大坛。但李斯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那个老实巴交的师弟韩非,在那篇策论里,言及结坛之法,其实暗留了一个心眼。
李斯与人玩了半辈子心眼,他却不曾想过:但凡能把一个复杂问题传授得深入简出,这一类的便宜学问,其中最易暗藏陷阱。一团甜甜蜜蜜,最能把人骗得团团转,开开心心的吃下屎去。
这个大坛搭建起来后,效力果然惊人,前面两个七天,就度了鬼物无数。而后来坏事,就是坏在一个谁也意料不到的人身上。
这个人名叫叔孙通,本出自儒家门下,但在当时就为同门所瞧不起,说他是“小人儒”,认为他深研学问之发心,无关道义,只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已。开坛到了第三个七天,叔孙通打着找一个故交好友的名义,自顾自的闯进了阴坛去。
这个叔孙通是齐地人,虽说出身儒门,但无论儒经还是儒术,修为都是稀疏平常,反倒对礼仪和坛阵之学,倒是颇有兴趣,四处寻访,转益多师,花了很多力气,因此研究得倒是十分精到。
他之所以从齐地跑到咸阳去,原就是风闻朝廷在齐地搜罗了数百术士,要开坛超度数百年亡灵,觉得机会来了,打算以自己这一身坛阵技能,混个一官半职。
不料,这公之于众的化度坛,也就是乾坤大坛里的阴坛,却是由福道人主持。福道人门下弟子众多,五百人的名额,门内众人已然抢得头破血流,哪容他一个外人染指。
好在福道人生性亲下温和,又和叔孙通都是齐地老乡,有心加以照顾,见叔孙通上门,自知阴坛里已无一席之地,随口问了两句,听得他自称习儒多年,就“啊!你是儒生,儒生好,李斯丞相那里很需要”,就一纸文函,把他推介到李斯这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