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以前,有那富庶的杨氏子孙,出钱将山洞整修一番。
洞内按家庙古礼标准,只摆好了杨氏的一祖二祧。
在当时,大凡杨姓家祭,这一祖二祧的“一祖”,自然是得姓始祖叔向。
但在叔向木主正后方高处,另置了一木主,不在“二祧”之列,写着的神位,却是叔向的母亲,就是那布下秘道的祖奶奶。
这位祖奶奶,自嫁入羊舌家,虽然足不出户,但察微知着,明见万里,多次预言家族中事,无一落空,更是早早布下了秘道和马户这一后手,在危难之中留下来一线生机,所以为杨姓子孙特别祭奠。
杨氏族人,又在洞外,稍往下走一点,找了块平地,参照坛墠的露天做法,摆上了其他祖先的木主。
各家予祭时,先按各家世系,在洞外把自家对应的三代祖先的木主,逐一请入洞内,与“一祖二祧”同受祭奠。
因为始祖叔向是晋之大夫,参照“大夫三庙”的祭礼,所以只需请来上溯三世。
这杨硕父子到了石室外,杨硕吩咐儿子杨喜去请三代近祖的木主,自己就在洞口的石祭桌上摆好了祭品。
家境微寒,虽然是大夫家世,但祭品哪里用得起少牢这种整猪整羊,普通家庭也只是简单的准备了些肉类。
按当地风俗,杨硕家也准备了鱼羊猪,凑齐了一个三牲的名头,但却颇有些不同的讲究。
先看那刀祭祀用的猪肉。虽说是非常不起眼的一块,简直不知道应该称之为一条,还是称之为一丝。
但就算这一点猪肉,还是杨喜的娘抹下面子,从邻居那里赊来的。
这杨硕看着祭桌上的冷猪肉,一边暗暗咽了口口水,一边寻思:这丝肉,只怕刚够自己一口吃的,真不知道祖先如此众多,又该如何分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