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熊熊的烈日,敢于正视严酷的挑战!
想想和自己同样坐“阳光号”的考生、想想小珣坐在凉爽通风的大堂,晏鹤年心里舒服了。
只要儿子好,他受点苦算什么!
院试分正试和覆试,以第一场正试成绩为主。
考四书题一道,五经题一道,都是做八股文。
四书是“首艺”,每个考生都要考;
从院试开始,五经题是“五经”各出一道题,由考生选考。
明代科举,考生在《易》、《书》、《诗》、《礼记》、《春秋》五经中选一科为“本经”。
院试、乡试、会试,除了有案首,每一经的第一名称为“经魁”。
地区和家族,会有本经专精的情况。
如成化年间,松江地区“诸生习《诗》者十之七,习《易》习《书》者十之三,习《春秋》、《礼经》者百不得一。”
晏珣了解到,上一科会试,选考《诗经》者一百零六人;《易经》八十九人……
最少的《礼记》,十九人。
家里几代读书人的,通常都是父子相承,如高邮汪氏,本经就是最少人考的《礼记》!
晏鹤年的本经是《易》,晏珣却选了《礼记》。
说出去谁信啊!
秘戏图高手兰陵喵喵声,竟然是治《礼记》的!
这不是跟汪三老爷一样,斯文败类吗?
话说,考《礼记》的人少,竞争却不会小。
因为,朝廷出于保护各经等原因,类似南北榜,各经有录取人数比例。
也就是说,选考人少,录取的人也少。
南直隶这边,因为有几个大族治《礼记》,选这一科的考生,又比其他地方多。
总之,选哪一科都不能降低难度。
对于晏珣的本经选择,晏鹤年嘀咕过几句“子不类父”。
晏珣的解释……“我们父子一起上阵,还是分开赛道比较好,说不定包揽两科经魁呢?”
晏鹤年:……儿子有一种迷之自信。
晏珣已经开始做题。
第一道四书题是“至刚以直养”,出自《孟子》“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虽然是截了上下句,但比那些牛头不对马嘴的截搭题像话多了。
在研究朱衡喜好时,晏珣就发现这位提学大人不喜欢出刁钻古怪的截搭题。
大概是因为……朱熹斥截搭题为“贼中之贼”、“妖中之妖”,朱衡既然是理学传人,得听先贤教导。
公孙丑问孟子,老师你擅长什么?
孟子说,我善于理解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所以这道题,要从如何培养浩然正气着手破题。
类似的题目,晏珣已经做过很多,他凝神思考了一会儿,开始写提纲、打草稿……
阳光号变成了烈日号。
晏鹤年也在写怎么养气,正气即仁义道德,心中有正气,问心无愧,以此为基础……
重点是问心!
写着写着,他发现有一个问题,额头上的汗滑下来……他好像写的是心学一派的观点。
而今科主考官,是理学的。
更糟糕的是,他已经在试卷上落笔了,不能改。
那就……问心无愧,写到底!
君子养浩然正气,岂能逢迎考官喜好!
正试考一天,要做两篇八股文,压力是很大的,不会有太多思考修改的时间。
第一篇文章做完,日上中天,烈日炎炎。
考场开始发清水和烧饼,众考生陆续放下手中的笔。
晏鹤年和晏珣都仔细看了看碗里的水,觉得确实没问题才喝……
食水有几个人同时负责、按顺序送出来,照常理无人敢动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