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过完,穆兰继续工作,刘菲菲就被穆枫带着一起去了自己的小实验室。刘菲菲不懂光电子实验,就做后勤。
刘菲菲是英语专业,帮着翻译一些资料,遇到不会的专业词语,就查字典。几个小伙子平时一做实验就吃喝不顾,刘菲菲就主动去食堂给他们打饭,还插空提醒他们喝水。
这样几天下来,等刘菲菲下定决心回家去的时候,实验室的小伙伴们都有点儿舍不得了。吃着刘菲菲专门给他们买的点心蛋糕时,个个都让刘菲菲干脆再考个博士来清大读书吧。
穆枫挨个敲他们的头,“菲菲姐给你们都惯出毛病了,还想奴役人家一辈子啊!”
刘菲菲回了江城,穆兰的国际会议工作已开启了。
与会人员并不都会在会议开始前一天才来,有些人会提前几天过来,与其他人提前做个单独的会晤。还有一些会带着商务考察团来提前来做一些商务考察。
穆兰之前就被确认分配负责接待来自黑州的一个国家,黎国的代表团,说是代表团,其实只有两人,这个国家面积并不算小,比不少欧洲国家的面积都大很多。
那里土地贫瘠,人口少,寿命短,天气恶劣,曾经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少数几个矿产也被开采一空,国内经济情况非常糟糕。华国自五十多年前就开始支援对方。
最初采取的方式是无偿援助粮食和药品,在人口稳定后,大约二十多年前,开始协助对方进行农业科研,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出更高产的粮食;协助对方进行基础建设,修建联通各地的道路、搭建网络、建立学校。
网络的开通,不仅使孩子们获得了好的教育,也为他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最近十年,更是开放了华国技术学校的学习资格,孩子们在国内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来华国学习的机会。
而在华国的三至五年的学习生活经历,会让他们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世界有了真实的模样,建立足够的信心回国后为自己祖国的发展做好建设。
穆兰接待的两位领导,一个是五十多岁的男人,一个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人。中年男人,叫布巴,法语说的很是流畅,据资料上说,他曾经在十多岁的时候去欧洲学习了四年,又在那边生活了五年,之后回国加入新党,一直努力让自己的国家跟上世界的步伐。
华国最初开始和他国商谈援助事宜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政府办公室的普通工作人员,这二十多年来,他一直看着华国对自己国家的援助,一点点儿帮自己的国家走出了饥饿,接触到了文明世界。
年轻男人,叫李华,是的,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华国名字。他能说华语,见面时,对方打招呼就说的华语,语调有些奇怪,但还是算流利的,这让穆兰觉得自己作为翻译的用处似乎不大。
李华是华国援建学校中最早入学的那一批学员,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摸到书本、握住笔的时候,他爸爸的眼泪流了下来,他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个总是严肃着一张脸,没有什么表情的爸爸会哭。
他只知道,自己这两年可以吃的半饱了,是因为有外国的科学家在他们国家花了五年时间,帮他们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而且他们还在继续研究,说是还要继续提高,要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吃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