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二姐,赶上了杏花开放的时候。
陈杏花比她大七岁,4年前跟人跑了,还卷走了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
陈家老两口,陈大牛和王春分,又气又怒又羞愧,本来身体就不好了,被她这一气,更是郁结于心。
王春分整天在家里哭天抹泪儿:“我怎么会养出这么不要脸的闺女,这让别人怎么看我们?好好的,她为什么要跟人跑?她就这么想男人吗?”
陈大牛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蹲在院子里一蹲就是半天。
被陈杏花私奔事件一刺激,陈家老两口没过一年就双双殒命了。留下了当年11岁的原主。
不确定是不是存在的那个亲人,是她的大哥,叫陈东,比她大11岁。1936年,16岁的陈东离家闯荡,再也没有回来。
他也是没办法,陈家穷,他在家里待着,连个媳妇儿也说不上,可不得出去走走看看吗?说不定能闯出个名堂来呢?
一走多年,陈大牛夫妻既盼望他还活着,又在心里相信他已经死了。
毕竟那些年,到处都在打仗,很多人都死在了外面,何况陈东一个半大小子呢?
要是他还活着,怎么着也能想办法往家里捎个信儿吧?
可不管怎样,他们始终留着陈东的房间,每天打扫,虽然希望渺茫,但是万一哪天他回来了呢?
哪怕后来陈杏花和陈端端都长大了,他们也不允许两个闺女占了长子的房间。
三间小破屋,中间是个客厅。陈东一个人一间,其他四个人一间。
唉!
也难怪陈杏花意见大,被卖货郎用几根头绳就拐跑了呢。
但说实在的,陈家父母就是这个年代普普通通的父母,他们确实重男轻女,但是家里穷成这样,重能重到哪儿去,轻又能轻到哪儿去呢?顶多是一种精神上的重视和轻视吧。
陈东在家的时候,也没少干活,主要是下地,家里的家务活是不沾手的。陈大牛和王春芬总说他以后会是家里的顶梁柱,老陈家要靠他顶门立户,开枝散叶。
对于陈杏花和陈端端,就比较忽视一点。但也没故意磋磨。
陈端端往后翻了翻世界线,确定了这个便宜大哥的确还活着,而且也去当兵了,职位比刘德江还高。
而且也确实是因为客观原因,没法儿给家里送信,并不是故意不联络的。
在原主死了三年后,他回了老家。发现父母都死了,最小的妹妹也死了,只剩下一个二妹还活着。
那时候他已经是个团长了,村里人怕他对村子有什么不好的印象,有志一同的没有提陈杏花和人私奔的事儿,就当她是正常嫁人,也没有提原主在刘家当牛做马的事,没有提原主被人离婚的事,也没人提她是被刘家人拉扯时摔倒磕死的,只说她不小心磕到了脑袋,意外死亡。而陈大牛和王春分是正常病死的。
这位陈团长丝毫没有调查,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信了。把对家人的感情和亏欠都补偿在了陈杏花身上。
不管是村里人的做法,还是陈团长的做法,都算得上是人之常情。毕竟有的人已经死了,有的人还活着呢。
对于村里人而言,诉说原主一家的苦难对这个村子没有任何好处,反倒可能因此和一个团长交恶。他们犯不着这么做。相反,如果他们隐瞒了一些事实,却能和陈团长交好,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就算得不到实际的帮助,但是村里出了个团长,说出去也很有面子。
再说了,陈端端虽然憋屈了点,但是也没人真的想要害死她。而且,他们只是隐瞒,并没有害人。所以良心上也不会特别过不去。
对于陈东来说,死了的已经死了,他到坟前哭一场就完了,对于活着的,他还有机会弥补,这样也能让他心里更好过一些。
至于调查?调查什么?调查出来又能怎么样呢?
原来的陈端端一直都认为大哥已经死了,对他没有任何念想,自然也就无所谓伤心失望。
现在的陈端端理解他们的做法,但是并不接受。
她不会去找这些人的麻烦,人家也没义务照顾她,但是这些人也不值得她用心相交就是了。
还有那个二姐,打从离开这个家,就再也没有联系过。父母死了她也没来,小妹变成了孤儿她也不管,以后也就不用联系了。
这样算来,她虽然还有两个血缘亲人,但实际上还是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