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占领朝鲜半岛开始

第394章 诸葛亮领军

公元202年初。

曹操约见诸葛亮。

“孔明啊。咱齐军已经休整一年。与蜀楚两国,也达成同盟。今年,咱们该南征咯。你有何想法。”

“大王。臣以为。凭咱们的实力,想一次灭掉韩国。有点难办。需要多次的征讨。”

“愿闻其祥。”

“臣先说人和。前些年,咱水淹下邳。民心皆失。若我军大规模南下,韩国军民,可能会决死反抗。若咱只发动局部战事,影响力就小很多。”

“说得不错。那你觉得,该出兵何处呢。”

“梁郡多是平原地形,无险可守。若韩国大军支援而来,大概率是守城,那么咱就围困城池。若是野战,我齐国军队实力强大,必定能大胜。”

“哈哈。还是孔明机智。就这么办。孤王决定,命你为南征主帅,领兵二十万,为齐国夺取梁郡。”

“这……不妥吧。臣一个书生。怕是难以服众。”

“谦虚了不是。孔明之才,冠绝天下,统兵二十万。根本就不是事儿。至于谁不服气,孤王可以安排,由子修作为监军。”

之所以,曹操没有领军。是因为,三年前,二次合纵攻唐时,韩国提出要求,让曹操发过一个毒誓,让他不得领兵南下。

当然,这个誓言有漏洞。齐国可以让诸葛亮领军。

……

韩王宫, 齐国调兵的情报传来。

袁耀大骂不止:“该死的曹阿瞒,无信有义、无耻之尤。背弃誓言之人,必定不得好死……”

阎象上前劝说:“大王息怒。当务之急。是出兵对敌。”

“你有什么意见。”

“咱还不清楚。齐国要攻打何处。只得提前做些准备。臣以为,齐国的目标,可能是梁郡、陈郡、颍川郡的任何一郡。陈郡属于中间位置,可随时支援其余两郡。大王可命纪灵为主将,在陈郡集结大军。随便支援战场。”

“孤王记得,很久以前,兖州有一半郡县,是咱韩国的。就是纪灵领军。多次败于齐军。一点点丢失韩国土地。纪灵不靠谱啊。”

“这……” 阎象一时无言。纪灵的战绩,还真是个大问题。

袁耀开口询问:“刘勋与桥蕤,都是大将。你觉得,谁可以领兵啊。”

“他们都是良将,臣不好评价。还请大王见谅。”

“额。好吧,你退下吧。” 袁耀一个人思考起来。他韩国真是很悲剧,因为老爹袁术,不太靠谱,所以没有非常牛逼的人投靠。都是侃侃而谈之辈,需要用人之时,没有一个能帮忙的。

能咋办,只有轮番召见刘勋与桥蕤,看他们怎么说。

两日后,袁耀与刘勋见面,说起战事。

刘勋表示:“当重点防守陈郡,此郡人口多、又多山丘。可在这里,聚集军队。对抗齐军。颍川郡也多山丘,可防守一波。至于梁郡,多平原,做为主战场,对韩军不利,此地很难久守……”

这是要放弃一郡之地的想法。袁耀差点骂人。不过,他压住怒火。把刘勋送走。心中也作出决定,把刘勋淘汰掉。

又一天后,袁耀召见桥蕤。两人讨论起,对齐国的战事。

只听桥蕤说:“末将以为。兵力将挡,水来土淹。齐军来攻,咱守好城池就行。野战,咱真打不过。对于守城。末将很有心得。”

这家伙,有点耿直。不过,说得很有理。

袁耀满意点头,下达军令:“命桥蕤为主将,领兵十万五。在阳夏城待命。随时迎对齐军南征。”

“末将遵命。” 桥蕤很是振奋,幸福来得好突然。

韩国如今的地盘,全据豫州,外加广陵郡、下邳郡。总人口五百多万。总兵力五十万。算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出兵十五万,不是事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死去的女友联系我,带我制霸古代
死去的女友联系我,带我制霸古代
克死多任女友的大龄青年不敢恋爱了,想孤独终老。只是死去的女友联系他,是怎么回事?还说什么穿越古代,需要支援?他随便帮点小忙,竟然得到了海量奖励。既然这样,那就和女友一起制霸古代吧!
金达旺
红楼擎天柱
红楼擎天柱
演员秦钟穿越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红楼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贾政是当今皇上,贾珠是东宫太子,贾探春是流落民间的庶公主。虽说世界不同,但众裙钗依旧有着各自不同的悲惨境遇,皇室之间,朝堂之上,江湖之远均日夜上演着各自的明争暗斗。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我秦钟就要做这擎天白玉柱,架海的紫金梁。
大冲若盈
神话版三国:我是武将,不搞科技
神话版三国:我是武将,不搞科技
荀染:这啥情况啊,不对啊,怎么可能会爆炸?我明明推导过好几次啊?陈曦:怎么搞的,你经费没了....吕布:......甘宁:......这是一个科技改边神三的世界,科技之光必定将普照全球!PS:老作者,更新和质量有保障PS+1:作者对于历史不是很好,若有可以修改提建议的请加群QQ:612931251
墓尾野花
监国太子
监国太子
姜堰一朝穿越成大夏东宫太子,却因怀疑谋杀皇后嫡子被禁足东宫。此时皇帝病危,后宫皇后虎视眈眈,朝廷内阁首辅把持大权。外面黄河水患,民不聊生,北有匈奴,劫掠边境。开局天糊!必须得破局!破局第一步,给自己下毒!
辰海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这里是洪武十二年,离胡惟庸案只剩下几个月,无数人头即将落地。千年丞相制度也即将发生改变。而我史上最稳太子,上被皇帝爱戴,下被文武百官推崇。朱标:“我是仁厚,可不是仁慈。”朱元璋:“只要吾儿喜欢,这天下随他折腾。”今日便让世人看看,这个仁宗不太仁。《没有系统,传统历史,已有百万字经验,可放心观读。》
传统历史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