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郡有十一县。灵帝时,人口六十万。如今,人口四十万。总兵力四万。
徐荣掌控着弘农的军权。他是辽东人,一直被西凉一系的官员排斥。怎么办呢?只有无条件地,效忠凉王。他战功无数,才得来这一身官职与富贵。
洛阳被联军攻打后。
凉王下达军令:让徐荣领兵驻守函谷关。顺便接应牛辅大军西撤。
为什么不直接支援洛阳呢?因为,贾诩认为,洛阳守不住。主要原因,是牛辅变成军阀,不会死守城池。还不如放弃洛阳,保存实力,退守函谷关。
弘农本土没有战事。不过,十一个县都要驻守兵力。需要一万人士卒。
徐荣在弘农城聚集将士三万。然后,向前线开拔。一路向东,过陕县、渑池、进驻新安函谷关。
其实,函谷关有两座:秦代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汉代函谷关,位于洛阳新安县。
……
杨修、杨奉、徐晃三人出长安。一路向东。过郑县、华阴两地,回到弘农城。此地是弘农杨氏的大本营。
三人进入杨家,在杨彪的书房中聚集。
杨彪把洛阳的战况,与徐荣的出兵的事说了一番。
杨修开始侃侃而谈:“弘农人口四十万。若全民皆兵,参军人数可达七万。”
“徐荣带走三万。各县分散一万。我杨家还可招募三万士卒。”
“若要起事。必须在洛阳城破之后。咱们弘农起兵,断凉军后路,让他们无法回长安。”
杨彪非常爽,称赞一句:“修儿优秀,是我杨家麒麟儿也。”
杨奉没甚主意,只能跟着附和。
徐晃对军事上有些想法,但还没起兵呢,没必要说出来。
就这样,一番商议,成为了杨修一人的秀场。
而造反的基调,就这样定下。杨家可是四世三公。弘农又是根基之地。绝对是一呼百应。就连徐荣军中,也有杨氏的人。
至于,长安城。贾诩发现后,已经来不及做出应对。
洛阳城攻防战,已经打了一个星期。
曹操领着主力大军到来。询问战况。
曹仁老实汇报:“联军战死三万。守军战死两万五。”
攻洛阳这样的大城,这样的战损。算是比较好的战绩。
不过,守军战损中,有一万五是青壮-俗称炮灰。
“子孝啊。兵贵神速啊。河北三国的将士,都在期待着咱们的捷报呢。”
“兄长且放心。小弟必定七日内攻破洛阳城。”
曹操摇头:“太慢。”
“五日,只要给末将五日时间。”
“哼,最好这样。不然,我联军大将,多的是。”
……
曹仁回到军中,把手下的将官,全部聚集起来。
“诸位。攻下洛阳城,是此战第一功。希望大家把握住机会……”
“我等明白。”
“很好。今日攻城。本将会安排一支千人队的督战队。攻城后,若是谁怯战后撤,直接斩杀。”
能来开会的将领。至少是都尉以上,很少会亲自登城。对于这样的军令,没人出来质疑。
只要把命令,传达下去就好。普通士卒,听命打仗,更不敢有异议。
……
因为,没有火烧洛阳。皇宫建筑保存很好。只是没有宫女。能搬得动的财物,都搬到长安去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