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摇头说道:“本应归来,如今仍旧不见其人。”
秦国搞出不宣而战,会不会将智氏派去的使者扣押,或是干脆杀害?
讲道理,杀害前往沟通的使者,远比干不宣而战还要过分,秦国君臣不会那么傻吧?
打起来也就打起来,保留沟通渠道对双方都有好处,一旦干了杀死使者的事情,不等于是彻底不想沟通了嘛。
一天前,智宵已经命令在西部的私军行动起来。
渭水南岸是最先打起来的一批,交战情况还要等后续的汇报。
第二个打起来的地点在泾水东岸,智氏的部队开进到“麻遂”城外,短暂休息了一天便展开攻城。
智宵在打起来之后,留在“梁”收拢之前分散的部队,沿途再让从开垦转入战时状态的部队随同,一起向着“麻遂”进发。
论起来,当前“麻遂”比日后成为秦国都城的“泾阳”更为出名,原因是“麻遂”爆发过一场大战,以周王室为首的十个诸侯国与秦国、白翟、隗(赤狄一支)交锋,双方交战兵力合起来超过十八万的规模,算是春秋时期较大的战役之一,史称“麻遂之战”。
那一场“麻遂之战”虽然有一方阵营是以周王室为首,实际上周王室只出名三千,真正的主力是晋军。
智宵率军在距离“麻遂”约十公里时,他们在一座树林边沿停了下来。
“伐木,制造器械!”
智宵不久前才去了郑国,参观魏氏与郑国在城池攻防战上的菜鸡互啄。
魏氏因为缺乏认知和经验不足的关系,攻城所使用的器械拢共也没有几种,发挥出最大效果的冲车还是智宵给的意见进行改良。
大批智氏的人开始伐木,作业因为有锯子的关系,伐木的速度比用斧头砍快了许多。
智宵亲自敦促随军工匠打造攻城器械,肯定不会缺了云梯和攻城塔,再来便是盾车、冲车之类。
在这一段时间,智宵先后得到各处战场的汇报。
渭水南岸的交战已经出现结果,程朔以死伤两千多人的代价击退主动接战的秦军,斩获首级一千余颗,俘虏了三千多秦人。
即便到了战事结束,程朔还是无法精确判断秦国在渭水南岸用了多少兵力,猜测约是有两万左右的秦军参战。
之所以无法精确判断,主要是渭水南岸保持了原始风貌,到处都是树木密集的林子,海拔在两百米以上的山头也多。
从秦国派出两万大军就敢去袭击在渭水南岸的智氏部队,想来秦国君臣也缺乏对渭水南岸智氏有多少部队的认知?
程朔倒是提到了一点,斩杀或俘虏的秦军之中,不少就是农夫或牧人的成分,认为秦国确实是被逼急,扩大了征召的人群。
正在进行城池攻防战的“麻遂”这一边,仲由一样进行了汇报。
由于“麻遂”地势开阔的关系,仲由汇报在“麻遂”城内外的秦军目测为一万五千,其中城内两千左右,城外一万三千余。
因为秦军在城外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仲由手头兵力只有一万二,暂时主要的交战发生在野外交锋,没有进入到正式攻城的阶段。
而仲由麾下的一万两千部队,他们其实就是先前被智宵转为开垦团在泾水东岸开垦的那一部分。
这样就能够看得出来,智氏没有在一开始就投入所有兵力,秦国同样有许多军队没有进入战场。
“宗子,需警惕秦国向外求援。”范蠡近期是作为秘书和参谋的角色,帮智宵处理一应公务,又要给智宵查遗补漏。
与干那些事情相比,范蠡其实更想独领一军,只是明白自己不像仲由在智氏有那么多履历,需要在资历上进行积累。
秦国还能向谁求援呢?楚国是最有可能的一个,再来便是乌氏这种异邦了。
从秦国抢先在渭水南岸展开军事行动,他们又把自己的主力藏起来,极可能已经获得了楚国的口头允诺。
智宵问道:“楚国出兵北上之可能多寡?”
范蠡没有犹豫,答道:“楚国怎会坐视秦国亡国?便是遭受重创亦非楚国所愿。”
这一点智宵比谁都清楚,要不然在三涂山屯驻大军是为了哪般。
当前的吴国与齐国正式爆发交战,等于说楚国在东南方向的压力大减,不恰好有更大的可能出兵支援秦国吗?
“我已建议正卿遣使往‘郢’都,商讨合力攻吴可能。”智宵说道。
范蠡有点迷了。
哪怕吴国挑战晋国的霸权,楚国又被吴国打得那么惨,有多少合作攻打吴国的可能性呢?答案是几乎没有。
范蠡觉得智宵应该清楚才对,为什么要做无用功,还显得晋国主动在对楚国进行示弱,更大的可能性是让本来犹豫要不要北上的楚国君臣,他们更为坚定出兵援救秦国。
只不过,范蠡转念一想就琢磨过来了。
魏氏攻打郑国,或是智氏攻打秦国,跟楚国主动出兵北上是不同的性质。
正因为晋国和楚国将对方视为死敌,无论是晋军主动南下或是楚军主动北上,两国君臣都无法再当作是某个家族自己的事情,势必要整个国家范围进行动员,迎战主动凑上来的对方军队。
“宗子好算计!要将赵氏、韩氏拉下水。想来这也是魏氏所乐见的吧?”范蠡心想。
那么,到时候就是晋国有能力出兵的家族迎战北上的楚军,智氏和魏氏又分别以家族私战模式在入侵秦国和郑国,等于晋国的卿位家族都别想消停,谁都没有办法借机喘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