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赚钱这个事,是会上瘾的。
特别是他们这种赚到过钱的人。
其实也不止他这种情况,这几年考上大学的,一堆“油子”。
上课的时候老师说马列主义,他们都能喊停,然后来一句,“别说有的没得,我不要听,你说这种会怎么考就行了。”
这可不是一个这种。
还是老三届以及社会考生基本上消耗完,
学生们上课才真的像个学生样。
彭越安当初,一年以看望外公,看望父亲和哥哥为理由出门三,四趟,一年就能赚一千块回来。
这可不是小数目了,要知道厂里的工人工资才多少。
像这种人,不能说天生对于赚钱就有天赋。
但是至少他愿意试,胆子也大,这两点,就已经超越了非常的多人了。
不过朱小琴知道他这个经历,那是已经又过去一段时间了。
朱小琴写了这些与房子相关的文章,彭越安也是有仔细去了解一些情况的。
但是这里就要说一些时代的局限性了。
正常情况下,国内现在这个经济,如果身上有钱,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存起来,或者有点关系的就出国。
毕竟欧美离得太远就不说了,
离的近的日本,或者离得更近的港城,
他们的收入翻他们这里都不知道多少倍了。
有他们这样的收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好,有的钱存,他们那里房子才能卖的动吧。
国内大家想过好点日子,就已经要非常努力了,绝对大多数人是没有钱的。
而且商品房这个概念国内都还没有,现在就开始说房子的市场性,
实在太早了。
也就是学校里现在各种激进的文章和演讲太多了,显得她这文章没那么扎眼了。
要不然找她谈话那是基本了。
彭越安之前因为货的缘故去过羊城,还认识了几个从港城来的人,所以能感受到的经济的差距有多大。
所以在他的观点里,即使国内发展,也需要非常多的时间。
饭都还没有吃饱,说别的都是虚的。
朱小琴挺愿意跟有这样观念的人聊天的。
不是一味的偏向哪儿,或者完全听不见别人的想法。
而且当初她想了解各地的居住成本的时候,彭越安特意有去打听这个事。
这让她挺感动的。
因为现在很多人要么就是觉得等国家分房子,要不然就是等着出国。
有些人对她的观点感兴趣,但是大家一聊到发展,觉得她的观点就算有道理也差个一百年发展的时间。
毕竟现在又不是能靠打仗积累资本的年代了,纯粹靠人,哪里可能发展的那么快?
这其实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想法。
特别是在能看到世界各国发展情况的一些人眼中。
每次聊到最后,基本上都是这么个结果,朱小琴后来也放弃和他们谈论这些话题了。
像彭越安这种会把她的观点放在心上,还会去打听一些消息,收集一些资料的。
太少了。
好吧,只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