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琴一个人在家里躺着。
她娘帮她把外衣脱了,直接把她塞被子里了,还给她充了个暖水袋让她抱着。
叮嘱女儿谁来都当听不见,他们稍微出去会儿就回来。
然后在儿子把煤搬回来整齐的码在墙边后,就拉着儿子儿媳妇去供销社了。
几个人去找买炉子和药罐子的朱大力。
实在是等等不来,等等不来,小蔡婶子看儿子煤都拉回了,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
“大力估计没记住路,我们去供销社找找他,再看看买点别的。”
小蔡婶子也觉得自己欠考虑了,她这个侄子在家都不怎么说话的,让他去买这些东西,能不能找对地方都还不一定呢。
果然,一到供销社就看到朱大力在一楼不知道该怎么办。
镇上的供销社比村里的大多了,下水河自己村里是没有供销社的,他们和隔壁的周林,还有洛家边三个三村共用一个供销社。
供销社在位于中间的周林村,只有一层,卖些米面油和调料,还有些便宜的糖果和香烟等,布料都不是一直有,更别说一些工业品了。
镇上的供销社占地比较大,而且有两层。
一层是卖米面油鸡蛋糖之类的,还有些零食和水果罐头,虽然种类也很少。
朱大力来的时候看了一圈没看到她婶子说的炉子和罐子,本来想问售货员,但是人家头都不抬的,要不然就是两人凑一起说话,他不敢上去搭话。
毕竟他去村里的供销社都少。
就这样一直等到了他婶子来,才像找到了救星。
他也有些不好意思,小蔡婶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但是毕竟不是自己儿子,而且还有儿媳妇在,又不好说他。
朱建国倒是直接说了,“大力,我和娘还以为你跑哪去了呢。供销社没有吗?炉子和罐子。”
男人间好像更好沟通,朱大力在小琴和他三婶面前就不太好意思说话,但是他建国哥跟他说,他就能直接回。
“哥,我没看到,我看那售货员也太搭理人,就没敢问。”朱大力摸了摸头,说的时候压低了声音,基本上就他们两个人能听见。
小蔡婶子耳朵尖,他们说的时候声音低不妨碍她听见。
心想果然是这样,不过她也不想跟这些售货员讲话,一个个的都是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一点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思。
“毛主席万岁,同志,我们想买炉子和熬药的罐子,请问哪里有啊?”小蔡婶子直接上前问了。
本来售货员还懒洋洋的在柜台后待着,一听这话赶紧站直了。
“为人服务,炉子和罐子是有的,在二楼,不过炉子要工业票的。”因为前几年大家来供销社买东西都要背几句语录,这两年这种少了,所以她们一下子惊了下。
“喝水不忘挖井人,谢谢同志,我们上楼看看。”
这个年代,那些语录就是村里年纪特别大的老头老太都能背几句,大家的感谢,都是真心实意,从心里发出来的。
二楼药罐子倒是有几个,但是炉子只剩最后一个,也是他们运气好,要是再晚点,说不定就要等了。
拿了这两样必须品,小蔡婶子本来还想买些布给女儿做个棉服,但是供销社的布价格有些高,而且要的票还多。
她就在布料跟前犹豫了会儿。
张秀兰看婆婆看看布没说话,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主动说道,“娘,布不用在这儿买,我布料厂认识人,找她拿点处理的布,便宜点,还不要票。”
小蔡婶子一听这话,眼睛立刻就从布上挪开了。
“那秀兰,你看看到时候有多少,我想给小琴和她爹做身新衣服。”小蔡婶子虽然不太喜欢她这个儿媳,但是不得不说,人家真有本事。
毕竟真要布票,一人一年就一丈二尺,真不够做什么。
张秀兰一听这话,想着公公和妹妹,那这布就不可能漏了婆婆,这加起来可要不少棉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