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延昭说:“成国公府这次死咬着,必须要让匡琪给出一个交代,太后派了两位嬷嬷去了太庙。想来过不了多少时日,便会有消息传来。”
“如此也好。”皇帝借用匡琪,给了勋贵一个颜面,也算是让那些勋贵们松了口气。毕竟谁也不想如那些宗室一般。
而在这时,新朝首次恩科开始了。
科举取士,路延昭并未插手。一切皆由朝臣自主商议确定主考,由陛下选定考题。原本文臣们想先行选出几个考题,让景隆帝选择,但景隆帝似乎有自己的考虑。
原本还在高兴路延昭不插手科举一事而欣喜的文臣们,见皇帝如此,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劝说。他们不希望皇帝事事听从路延昭的,希望能够有自己的主意,而等到皇帝真的有了自己的想法,却又担心皇帝年幼,若是由他定题,会不会出问题。
毕竟题面都要等着开考当天,才会当场打开,之前是没有人知道皇帝会定下什么。如此,那些文臣只能是去找路延昭去劝。
“陛下由先帝亲自教导,太傅也对陛下赞赏有加。既然陛下有了自己的决定,由着陛下又有何妨?”在前殿众臣议事的地方,路延昭认真的与那些朝中肱骨说着。
“陛下虽然年幼,却心有抱负。诸位大人不妨借此看看,陛下心中所想为何?陛下对江山社稷又有何样的想法?”
虽然依旧有些人觉得让皇帝自己命题着实不妥,但听路延昭这般说辞,他们又反对不得。
景隆帝得知路延昭说服了那些文臣,跑去太后那里说了好久。太后看着景隆帝稚嫩的小脸上带着对此次科举的期待,想着这孩子的性子与先帝真的有所不同。
与此同时,路延昭提议秋季举行武举,用来为朝廷提拔武将。与文举相比,武举已经废除了多年,这是大俣朝长年重文轻武导致的结果,却因此造成大俣朝兵力积弱,边境常受外族骚乱。几十年前险被联合起来的外族攻到京城城下,等到昌德帝时开始重用武将,重振大俣朝的军威,才让外族不敢轻易进犯。
路延昭以为,是时候恢复武举培养武将,如此才能让军中优秀的将领不出现断层。
这一提议起初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但占数不多。路延昭看着朝臣的神色,眼底闪过一丝冷笑。如今这种些许的反对并不能影响大局。那些忌惮他的人最怕的就是他独揽兵权,只要兵权一日在他手中,在这朝堂之上便无人能够撼动。而恢复武举培养武将,无疑是在拆分他的兵权,是利是弊他们岂会看不清。
因而当别人忙碌的时候,路延昭反而少见地清闲了下来,时常提早回家陪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