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蚩尤的势力范围,则是北至冀省、南至浙省,西到豫省,东到鲁省的一大片区域内。”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黄帝和炎帝之间,双方是有很多势力范围是重叠的,这也是导致炎黄二帝发生阪泉之战的原因之一。”
“说到阪泉之战,就不得不从少典轩辕氏的末代首领姬邦卉说起。”
此言一出。秀才举手打断道:“大嫂,你这句话把我给整迷糊了。轩辕氏不就是后来的黄帝部落吗?他既然是最后的胜利者,怎么在这里你却称呼其为末代首领?”
夏文雨莞尔一笑。解释道:“你这问题问的不错。黄帝确实是最后的胜利者,但在此之前,他们也只是轩辕氏部落而已。直到姬邦卉扫平天下后,轩辕氏的首领才成为了黄帝。但是很可惜,初代黄帝并非是打下整个江山的姬邦卉,他和曹操一样,完成部落的统一后就去世了。成为首任黄帝的是姬邦卉的姬芒。因此,我称姬邦卉为少典轩辕氏的末代首领并无不妥。毕竟到了下一代,那就是黄帝轩辕氏了。不可同日而语。”
秀才点了点头:“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就像曹操在世时还只是魏王。等到曹丕继位时,才真正能称做大魏黄帝。大嫂你继续。”
“姬邦卉执政时,正是华夏大地多灾多难的时代,频繁的大洪水灾害迫使居住在低洼地带的人们不断地迁徙,大规模的迁徙又引发了各部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当时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黑龙江流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部落有数千个。这些部落为了本族的安全,都根据各自所在的区域和族团,组合成部落集团,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机构。”
夏文雨指着地图说道:“当时在黄河流域比较强大的势力主要有,统领全国的中央政权炎帝神农氏,活动于关中和渭水流域的炎帝魁隗氏,活动于山东半岛的东夷少昊氏,活动于太行山以东冀北地区的九黎蚩尤氏和少典轩辕氏,还有活动于黄河北岸的史皇仓颉氏。”
“姬邦卉即位时正是炎帝神农氏政权的第七任帝王姜克执政,此时炎帝政权族内贪官横行,贫富两极分化,内部矛盾激烈,各地不断发生穷人暴动哄抢富人的事件。神农氏政权逐渐走向衰落。姬邦卉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见神农氏衰弱,便想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待时机成熟夺取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看着下面一个个像听天书一般的众人,夏文雨捂嘴轻笑道:“用人话讲,就是阪泉之战发生于神农氏时代之末,由原始农业的发明所开创的全盛时期氏族制度早已走向衰落,为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日益增多,给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威胁,社会分化日益加剧,氏族制度的习惯法对于调节社会矛盾已显得无能为力了。”
“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战争,首先是亲属部落联合在一起,结成联盟,进而又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武力强大的轩辕氏部落用暴力征服不顺从者,根据“以力为雄”的原则,成为享有很高威信的“酋豪”,很多较弱小的部落纷纷投靠,以求得保护。然而活动地区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讨,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样想占有雄者的地位,为此,两强相遇,黄帝、炎帝间终于发生了阪泉之战。”
小天师听的在下方也是连连点头,颇有兴致的接话道。
“汉代贾谊《新书》云:“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于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吕氏春秋·荡兵》也记述云:“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
“《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
“《大戴礼·五帝德》则云:“(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在这方面黄帝表现得更为出色。文献中所记述的熊、罴、豹、貙、虎和雕、鶡、鹰、鸢并非猛兽飞禽,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大规模的战役一共三次,厮杀地非常激烈。”
夏文雨见小天师说的如此出色,也不由的击节赞叹道:“不错。轩辕氏在这场战争中,经“三战然后得其志”,阪泉之战以后,轩辕氏和神农氏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超越亲属部落联盟的新型联合体的雏形,彻底拉开了英雄时代的帷幕。轩辕氏也经此一战,彻底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