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安平虽然给重八设定了出生背景,但并没有写明籍贯,因此《重八传奇》在各地演绎的时候,总会不小心变成了“本地人”。
《重八传奇》在山东一带上演的时候,也是如此。
再加上现实中的山东一带,确实也出现过水灾、旱灾、蝗灾,甚至还有小型的瘟疫。
可以说故事里的剧情,一样不少。
如此高度相似的情节,自然会引来百姓们的联想,于是想着想着,重八就成了山东的英雄。
重八的事迹,也成了百姓口中争相传唱的传奇。
没过多久,甚至还有人为其立了碑文,建了一座雕像。
待遇堪比孔圣人!
对于这个结果,李世民和韦安平都有些始料未及。
李世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好写信求助,最后还是韦安平给出了意见。
用他的话来说,反正重八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如今山东一带需要他,就让重八去做一回山东的神吧。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山东一带还衍生出了另一种文化——游学文化。
山东自古就是儒学兴盛之地,这里有着大量的儒学泰斗、经史大家,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
再加上那些被打压的世家大族,在朝堂上失意之后,纷纷转入了民间,着书立说,教授弟子,过起了隐士的生活。
于是,便有想要考科举的学子,打着游学的名义,拜访这些儒学泰斗和隐士大家。
一开始,这种行为还只是在山东一带流行,但没过多久,就带起了一阵风潮,甚至传到了关中长安。
毕竟,随着科举的兴盛,没有哪个不想高中进士。
趁着年轻去拜访大儒,游学天下,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流行文化。
许多游学的士子,走遍了山东一带之后,犹不满足,于是继续朝着四方游学。
有人去了幽州,也有人去了西域,还有人去了岭南。
过年之前,韦安平就恰好遇见了这样一批人,只不过他并没有过多理会。
但李恪听说他们是从长安来的之后,立刻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接待的过程,具体发生了什么,韦安平不得而知。
但事后他听说,这群游学的学子,似乎打算去南洋看一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嗯……
这句话是韦安平用来教育李恪的,没想到被他用来教育那些学子了。
不过,看那些学子的样子,似乎完全接受了这句话,并且要亲身实践。
对此,韦安平只能祝他们好运。
花了半天的时间,韦安平看完了李世民送来的年终总结,对朝廷这一年的所作所为,进行了简单的点评。
紧接着,他也开始写自己这一年以来所做的事情,也算是这一年的年终总结。
“说起来,这一年有小半的时间都在路上呢。”
他是正月从长安出发,一直到五月中旬才到达广州。
因为带了大量的物资和家眷,这一路走得很慢,中间还发生了不少事情,也在沿途的城市停留了不少时间。
“这么算的话,我这里应该是半年总结吧?”
“算了,反正都一样!”
不管是一年,还是半年,这个贞观六年终将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