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

第530章 上车,启程

与众人打了个招呼之后,韦安平开始拿着名单,一个个地点名……检查是否有没到的。

十分钟后,结果让他十分满意。

该来的人,基本上都来了,不仅没有人缺席,甚至还多了一人。

正是李孝恭的次子李晦。

看到他,韦安平十分惊讶,又有几分不解。

不过,李晦并不是孤身前来,而是带着李孝恭的一份信件。

看完了李孝恭的信以后,韦安平就答应让李晦留下来。

点完名,韦安平又拿出一份物资名单,开始清点物资。

此次前去岭南,除了钱财之外,他还带了不少长安的好东西……包括书籍和各种工具。

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物资,关系着将来岭南的建设,一样都不能少。

韦安平清点得十分认真,足足花掉了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所有的物资都清点完成,韦安平也松了口气,随后大手一挥。

“诸位,上车,启程!”

“好耶!”

“走路,启程咯。”

众人顿时一阵欢呼,仿佛就像是去游玩一般。

又过了半个时辰,整个南下队伍才缓缓出发,来到了长安城的南门外。

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在这里等候,准备送韦安平最后一程。

韦安平并没有一一回应,只是朝众人挥了挥手,随后又向城门楼上拱手作揖,这才缓缓地离开了。

看着韦安平离去的背影,李世民不禁一声长叹。

“先生走了……”

“是啊,先生终究是岭南人,也会想念故乡啊……”长孙无忌在一旁感慨道。

“辅机……你觉得先生此行,是为了去建设家乡吗?”

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不是吗?”长孙无忌反问:“我听说,先生带了好多人才和钱财,难道不是为了发展岭南吗?”

“你想错了。”李世民摇头道:“先生是为了大唐!不是为了家乡!”

“呃……那就是我错了吧。”

长孙无忌笑了笑,似乎不怎么在意……反正韦安平都已经走远了。

总不可能跑回来骂他一顿吧。

“先生临走之前,还跟朕说了一番话。”李世民目光望着南方,悠悠的说道。

“什么话?”

“先生说,有他在岭南,朝廷的岭南发展计划可以暂缓一阵子了。”

“啊?为何?”长孙无忌十分不解。

这个计划不是朝廷的百年大计吗?

明明计划执行得挺好的,岭南的发展也很不错,最近一直都有岭南的物资运到长安和洛阳来。

怎么忽然要暂缓了呢?

“因为有一个地方,被我们遗忘了太久……”李世民悠悠的说道。

“呃……难道是东边?”

“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深邃道:“先生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朝廷这几年的关注点,从岭南到北方草原,再到如今的西域,只有一个地方无人注意,也没有得到特别的发展。”

“现在……该轮到他们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主角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年仅十七岁的赵云。凭借一腔热血,以及前世的记忆,赵云做了好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然而,东汉王朝已经腐朽,世家豪族无法无天。赵云未得功赏,反而成了通缉犯!赵云怒而聚众造反。他带着数万穷苦百姓,来到凉州南部的一个偏僻山谷。他在这里称王建国,定国名为。夏国南征高原,北收凉州,西征西域,东进关中,急速壮大。夏国每天都在高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董卓领导的旧汉,刘焉领导的新汉,都决定摸
月不语
大唐有高人
大唐有高人
无意中穿越到了初唐贞观年间的刘文宣,他遇到了第一公主李丽质,这个号称史上最温柔贤淑聪明伶俐的女人之一,并且还遇到了千古女帝,这个让整个大唐王朝感到颤栗、智慧超群、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武则天。他可以带着自己的一群美娇娘浪漫在澳洲的沙滩上,也可以弹指间灰飞烟灭一个帝国。利用超强的记忆,发展大唐建立海外王国,让整个世界匍匐在他的脚下,为后世打下超强的基础。
幸福小鱼A
亮剑:让你驻防,你却团灭鬼子
亮剑:让你驻防,你却团灭鬼子
李文斌穿越了,他万万没想到,这种事情,发生在了他的身上竟然还成了李文英的弟弟等等……还有个系统?抗战时期?那他岂不是上司是李文龙?那这是……亮剑的世界!!!热血好男儿身上的血性瞬间激发!抗战杀敌,报效!
唐火
我在大奉以文入道
我在大奉以文入道
陆沉穿越到大奉王朝,诗文第一,从而进入了崔家。从教习先生到总管,从诗文到生意,陆沉冷漠傲娇却杀伐果断。文院中,一首沁园春独战天下文魁。被掠北方,却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让突厥女主对他刮目相看,礼送回朝。陛下十道圣旨催他入京,陆沉不为所动:“不好意思,我家小姐需要我。”京城风云,无意间却发现自己的身世竟然还藏着天大的秘密。看陆沉如何一步步成长,如何登临人生巅峰!
落魄少爷
寒门枭路
寒门枭路
谁为枭?哪有路?李睿穿越到大景国当天,父亲就被一个小小的皂吏扇耳光。挨了耳光的父亲还要去赔笑脸,送红包。记忆融合后,才知道,在大景国,铁匠是下九流,自己是铁匠的儿子。受朝廷官吏和学子歧视和欺负是必然。十年寒窗,参加科举,一举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对不起,你是下九流的匠户,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无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就“李睿报仇,早早晚晚”。你欺负我父亲,后果很严重。朝廷视我为下九流,后果很严
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