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住着一个姓王的女子,人称王氏,王氏的丈夫死得早,留下两个儿子相依为命,母子三人靠种地,打柴为生。
其实王氏并不是李家村的人,他的丈夫原本是城里的一个生意人,家财万贯,只可惜家道中落,丈夫积郁成疾,不治身亡。
王氏的丈夫去世时,她才二十三岁,一个年轻女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城里生活确实不易,于是她就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李家村,因为李家村荒山多,她在这里开荒种地不至于饿死。
她们母子三人在山脚下盖了两间茅草屋,这一住就是十来年,如今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十八,一个十六,都已经长大成人。
两个孩子知道母亲不易,因此也都特别的孝顺,家里家外的活都抢着做,不让母亲操心。王氏看着两个懂事的孩子,心中很是欣慰。
眼看着村里同龄的男孩都娶妻生子了,王氏心中着急,可人家姑娘见她母子三人日子贫苦,只有两间茅草屋,都望而却步。
一日,王氏就与两个儿子商量,说要盖几间新房,两个儿子听了也很赞同母亲的想法,只是家里没钱,如何盖房?
王氏从房里拿出一个布包,布包里有几件金银首饰,说留着也没有用,就让儿子拿去换钱盖房子。两个儿子知道这是母亲的陪嫁,就不同意。
王氏一看儿子这样,就说道:“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留着也不能当饭吃,更不能当衣穿,拿去换些钱回来盖房子,再给你们兄弟成个家,娘这辈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到了那边对你爹也有个交代。”说着不觉泪眼婆娑。
两个儿子见母亲伤心,也就不说什么,老大张云峰就拿着银饰去城里换了钱,然后兄弟二人又砍来木头,自己做土坯,找人做了大瓦,一个月之后,三间崭新的大瓦房就盖好了。
在那个时代,能盖三间大瓦房的家庭也不多,因此张家盖瓦房的事震惊一时,村民们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张家虽然家道中落,看来还是有些家底的,以前看不起张家的人也都改变了看法。
自从张家新房盖好之后,很多人都上门提亲,说张云峰和张云海两兄弟心地善良,勤劳肯吃苦,要是那个姑娘能嫁给他们,那就一辈子有福了。
其实这些人说得没错,这兄弟二人是很善良,也很能干,这些人嘴上这样说,其实心里想的是他家有家底,这就是现实。
李家村有一个男子,外号叫李能人,这人心眼子活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且特别势利,比他强的就舔着脸巴结,不如他的就会踩上几脚。
如今张家的新房在村子里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说不定他家还有其他宝贝,这样好的家庭李能人是不会错过的,于是就亲自上门提亲,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张云峰。
李能人的女儿名叫李秋菊,从小就被父母宠着,再加上她家条件好,优越感爆棚,和她父亲一样,看不起穷人。
张家新房盖起来后,李秋菊也开始对张家刮目相看,想想张家兄弟都是一表人才,她嫁给任何一个都不吃亏。
王氏是个明白人,李能人之所以上门提亲,是因为这几间大瓦房。
王氏原本想给儿子娶个忠厚之家的女子,可这李能人朋友多,势力大,王氏知道不能得罪他,就和儿子商量该怎么办,母子三人都感觉很为难,如果娶了李家女子,怕以后有后患,如果不娶,就会得罪李能人。
李云峰说道:“要不就答应吧,咱们要在这里生活,就不能得罪李能人,李秋菊嫁过来,咱们实心实意地对她,她也会被感化的,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
没人来提亲时发愁,如今有人来提亲了还发愁,王氏叹了口气说道:“你说得也对,凡事咱们多往好处想想,就会豁然开朗。”
如今张家兄弟成了香饽饽,李能人怕夜长梦多,就选定了良辰吉日,定在十天后二人成亲。
在成亲的前一天,王氏把两个儿子叫到房里,对大儿子说道:“云峰,卖首饰的钱都用在了盖房子和娶亲上,你成亲之后,也不要忘了你弟弟,你们兄弟同心协力,攒些钱给他也成个家,这样娘也就安心了!”
张云峰说道:“娘就放心吧,我们兄弟二人一起努力挣钱,弟弟的婚事根本不是问题。”
张云海说道:“娘,我才十六岁,我自己能挣钱,你放心吧!”王氏听了两个儿子的话,也放心了不少,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她想尽量一碗水端平。
张云峰和李秋菊成亲之后,夫妻恩爱有加,李秋菊对王氏也很孝顺,每天做饭,洗衣,打扫,家务活一样也不落下,还妈长妈短地叫个不停,叫得王氏合不拢嘴,看来自己之前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
张云峰和张云海两兄弟每天依旧下地干活,上山砍柴,婆媳二人在家里做饭洗衣,纺线织布,日子过得温馨幸福。
这样幸福的日子才过了一个月,李秋菊就对张云峰说道:“你们都把我当外人防着,我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张云峰听妻子这样说,有点莫名其妙,说道:“你这是哪里话?咱们是一家人,我们怎么会防着你呢?”
李秋菊一听就更气了,说道:“你家以前是大户人家,家财万贯,你母亲肯定留得有钱,既然有钱,为啥还要装穷,每天上山砍柴度日,这不是防着我吗?”
张云峰一听就明白了,果然不出所料,李秋菊嫁给他就是以为他家有钱,看来现在有必要给她说清楚,要不她总是猜疑,日子也没发过呀。
于是张云峰就把母亲卖首饰盖房子的事一五一十地给妻子说了,最后说道:“现在家里穷,不代表一直穷,我会用自己的双手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呸!靠种地砍柴吗?我看这样下去,等到猴年马月也是穷,好生活,你以为好生活那么容易就能过上吗?不是你嘴皮子动动那么简单的!”
张云峰怕母亲听见了担心,就好言相劝妻子,可李秋菊是越劝越醉,根本不听,一直骂到张云峰睡着才算消停。
次日一早,李秋菊就跑回了娘家,到家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说自己上当了,那张家根本没有钱,盖房子,成亲的钱都是王氏卖首饰的钱,如今那些钱都花完了,他家一贫如洗。
李能人听了赶紧劝她,说道:“你怎么不长长脑子,他家有兄弟二人,如今老二还没有成亲,你婆婆当然不会露出家底,她怕你独吞,等老二成亲之后,分家的时候她才会拿出来的。
我的乖女儿,你就忍忍吧,现在吃点苦,你婆婆百年之后,那钱财不都是你们的。”
李秋菊说道:“我不信,看老太婆那穷酸样,哪里像是有钱人?”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铁呢?张家以前可是县里的首富,就算是家道中落了,也不可能是一无所有,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就听爹爹的,准没错!”
李秋菊在李能人的反复劝说下就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去了,一家人见她回来,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依旧对她很好。
从那之后,李秋菊什么活都不做,整日的游手好闲,出去串门子,王氏做好饭就叫她回来吃,她还挑三拣四的,一会说盐放多了,一会又说米太硬了,王氏知道她在家里娇惯,也不说什么,尽量按照她的要求做。
一日,吃饭的时候,李秋菊说王氏油放少了,没有一点滋味,张云峰看不下去,就软声软语地说道:“吃吧,油少些好,吃油多发胖了影响身材!”本来是一句玩笑话,李秋菊就指着张云峰的鼻子大骂。
张云海看不下去,就说了她两句,他就把张家闹了个天翻地覆,村里人都说这张家不是娶媳妇,而是娶了个老祖宗,那些来张家提过亲的都幸灾乐祸。
李秋菊大闹了一场后又回了娘家,村里人都以为李能人会去张家算账,谁知那李能人不但没有找张家的麻烦,还拿了礼品去给王氏赔不是,说女儿被他惯坏了,希望他们多担待。
王氏说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这样说就见外了,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我这一把年纪了,怎能与她计较?”
李能人直夸王氏深明大义,说女儿还在气头上,就让她在家里住些日子,他要好好管教管教,等消了气就送回来。
李能人回到家中,对李秋菊说道:“你在张家什么都不用干,每天吃饱玩饿,他们母子也不敢说你个不字,你就不要闹了,安心等着老太太百年之后就可以了。”
李秋菊说道:“她现在身体还硬朗着呢,何时是个头啊?我的青春都白白地浪费在他们身上了。”
李能人说道:“你这孩子,没有苦上苦,哪有甜上甜?”
李秋菊在娘家一住就是一个月,王氏让儿子把她接回来,可张云峰已经被李秋菊闹怕了,就是不愿意去接,在王氏的再三催促下,他才拿了礼品去了李家。
李能人见张云峰来,就说道:“云峰啊,过日子不容易,你作为一个男人,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更不容易,我能理解你的苦衷,可你也要两头都顾得住才行啊!”
张云峰知道李能人话里有话,也不想做解释,只能点了点头。
李能人对李秋菊训斥道:“秋菊,如今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嫁了人不比在家里,你的脾气要收敛一下,回家好好孝敬你婆婆,好好与云峰过日子,否则我都不饶你。”他又看着张云峰说道:“云峰,你别与她一般见识。”
李秋菊和张云峰一起回家后,依然是什么都不做,吃饱玩饿,也没有个笑脸,不过很少无缘无故找事了,一家人见她这样,也就很知足了。
张云海为了多挣些钱,也为了不看嫂子的脸色,他决定去城里做工,王氏也就没有阻拦。
张云海放心不下母亲,说道:“我嫂嫂说什么你就当做没听见,千万别生气,我一有空就会回来看你的。”
王氏安慰他道:\放心吧,你嫂子比以前好多了,不会有事的,只是你,出门在外要多加小心。”
张云海告别母亲就去了县城,人市上找活的人很多,他等了两天才有人把他带走,说工期一个月,具体的活就是去拉货,他本来想做长工的,如今没有找到,也只能暂时做一个月,干完再说。
张云海和一群年轻人跟着刘员外去南方拉货,一个月之后安全回转,刘员外给每人发了工钱,大家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张云海拿了工钱正要离开,却被刘员外叫住了,说道:“小伙子,你愿不愿意留下来?”
张云海受宠若惊,说道:“员外要是有活需要我做,我愿意留下。”
“好,那你就留下吧,每天负责劈柴喂马怎么样?你放心,工钱不比拉货少。”
他出来就是为了挣钱,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什么活都可以做,说道:“那就谢谢员外了。”
张云海买了一些点心,回家看望了母亲,就回到了刘员外家里干活,每天他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从不会偷懒耍滑。
刘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日,他把张云海叫到房里,说他为人忠实可靠,要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张云海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就不做声,刘员外见他不做声,就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张云海见过刘小姐,那刘小姐是张员外最小的孩子,长的是貌若天仙,人见人爱。
刘员外居然说要把女儿嫁给他,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说道:“谢谢员外的美意,可是我家里贫困,怎么配得上小姐,小姐跟了我会受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