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民间

第230章 女子逃难,半夜被书生拖进密林,书生:不要动

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王店镇有一个稳婆,三十多岁,人称李大姑。

李大姑不是本地人,她是十年前来到这里的,李大姑的接生手艺好,经过她手的产妇都是母子平安,十年来零事故。

李大姑不但手艺好,而且心地善良,穷人家生孩子她从来都不收钱,有时候还出钱出物接济,因此,李大姑的名声非常好,大家都称她为活菩萨。

李大姑来的时候才二十出头,她是孤身一人来的,好心的邻居见她单身,就张罗着给她介绍对象,可李大姑都婉拒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嫁人。

其实,李大姑长得非常漂亮,皮肤白皙,五官秀丽,妥妥的一个大美人,如今三十多岁了,依然是风韵犹存。

这天 傍晚,李大姑刚吃完晚饭,准备洗漱之后就睡觉,因为今天太累,一天跑了几十里山路,接生了两个孩子。

她刚躺在床上,就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生孩子这事不分白天黑夜,李大姑已经习以为常了,尽管浑身像散了架一样,她还是强撑着从床上下来去开门。

“李大姑,我家老爷有请,你赶紧跟着我走一趟吧!”

李大姑问道:“家住哪里?”

男子说道:“城里王员外家。”

说到王员外,李大姑并不陌生,就在两年前,她还去给王员外的小妾接生呢!

生孩子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李大姑浑身的疲惫一扫而光,顿时来了精神,她抓起包袱就出门。

男子让她坐进马车里,就赶着马车飞快地跑了。

走到半路的时候,男子放慢速度,对李大姑说道:“有件事我先交代你一声,今天生孩子的是我家小姐,这事你应该知道怎么做。”说着就递给李大姑一大包银子。

李大姑看着男人严肃的表情,她知道这事由不得自己,就收下了银子。

说道:“我知道了!”

“你知道就好,如果得罪了王老爷,那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马车很快就到了王家,男子就把她领到一间屋子门前,门口的丫鬟赶紧就把她带进了屋子里。

李大姑走进屋里,就看见床上躺着一个产妇,产妇的肚子高高隆起,她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发出痛苦的呻吟声,但那声音已经很微弱。

情况危急,李大姑赶紧吩咐丫鬟婆子烧热水,找来棉布和剪刀。

一个婆子趴在她耳边说道:“我家老爷说了,一定要保大人……”

李大姑看着奄奄一息的产妇,心中着急,但她知道,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慌乱。

李大姑把棉布放在水盆里浸湿,拧去多余的水分,然后搭在产妇的肚子上。

她双手合在一起使劲地搓着 ,搓出热气之后就放在产妇的肚子上,顺着一个方向推动。

不一会儿,李大姑就大汗淋漓,浑身的衣服都湿了,她两只胳膊又酸又痛,但一刻也不敢耽误,继续用力推着产妇的肚子。

忙活了大概一个时辰,孩子终于生出来了,可孩子没有哭。

李大姑神情凝重地说道:“孩子没有保住!”

一个婆子赶紧出去了,告诉王员外孩子死了,王员外一听不悲反喜,说道:“赶紧抱到乱坟岗里扔了!放在家里晦气!”

婆子就来到房里抱孩子,然后就和一个家丁一起出去了。

李大姑心中慌张,赶紧就要告辞,王员外把李大姑叫到里屋说道:“这件事一定要保密,如果泄露出去我不会罢休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王老爷不信任我,为啥要去找我?”

王员外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李大姑,你是个聪明人,我相信你!”

李大姑说道:“如果王老爷没有什么事,那我就回去了。”

王员外就让车夫送李大姑回去,李大姑说道:“不用麻烦了,我的一个亲戚就在附近住,他媳妇也快生了,我顺便去看看,明日再回。”

李大姑匆匆地走出王家的院子,她一路小跑的朝城外的乱坟岗跑去,在月光的照耀下,她看见王家的婆子和一个家丁正从乱坟岗里走出来,李大姑赶紧趴在一处凹陷的地方躲了起来。

等二人走远之后,她就跌跌撞撞地跑到乱坟岗里,看到一处地方刚被翻动过。

李大姑就用手使劲刨土,她心中着急,手指都刨出了血,终于看到那个粉嫩的小团子。

李大姑赶紧从包袱里拿出一银针,扎在婴儿身上,又俯下身子对婴儿进行人工呼吸。

她心中祈祷,希望这孩子能活过来,过了好一会儿,孩子终于有了微弱的呼吸,李大姑心中欢喜,把小拇指放进孩子的嘴里,孩子就哇哇的哭了起来。

李大姑又惊又喜,赶紧把孩子抱在怀里,就一路小跑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李大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如果王员外知道了这个孩子没有死,被她抱了回来,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次日,李大姑把孩子放在被窝里,熬米油给他喝,孩子喝饱之后就不哭不闹,特别的听话。

到了晚上,李大姑就收拾行囊,趁着月黑风高之际就抱着孩子悄悄离开了。

次日,村里的人没有见到李大姑,还以为她去接生了。

可一连多日都没有看见她,大家这才意识到,李大姑应该是离开这里了,就像十年前她来这里一样悄无声息。

大家都说李大姑太神秘了,纷纷猜测她来这里的目的以及突然离开的原因。

时间可以让人忘记很多东西,李大姑也逐渐被人们遗忘在了时间的长河中,有人生孩子的时候才会被人们偶尔提起。

李大姑离开王店镇之后,就抱着孩子来到了临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有人打听李大姑的来历,李大姑就说家乡受灾,家里人都不在了,她是出来逃难的。

村民们听了,都很同情她,见她带着一个孩子不容易,大家都过来帮忙,为她修建了两间木房子,让母子在村子里安了家。

李大姑给孩子取名刘宝林,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养。她在山村住下之后,依然干着接生的老本行,她心地善良,技艺精湛,很快就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

刘宝林这孩子不但长相漂亮,而起特别的聪明,三岁的时候,李大姑就把他送到镇里的学堂读书,希望他以后能够功成名就,不要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眨眼十几年过去了,刘宝林已经十九岁了,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李大姑看着儿子,心中很是欣慰。

刘宝林知道母亲养活他不易,他也非常的孝顺,不但勤奋读书,还时常帮助李大姑干活,比如打水,砍柴等。

一日上午,李大姑去十几里外的一个山村里接生,一直到了傍晚还没有回来,刘宝林担心天黑山路不好走,就提着灯笼去迎接母亲。

当他走到一处山林时,就看见有一个神情慌张的女子朝这边跑了过来,刘宝林觉得不对劲,就大步走到女子身边,女子显然也看见了他。

女子说道:“这位哥哥,后面有人追我,他们问你就说没看见……”说着就要跑。

刘宝林顾不得多想,拉住女子就朝旁边的密林跑去,女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他拉进林子深处躲了起来。

“你藏在这里不要动,追你的人我来对付……”

他交代了一声赶紧就跑出了林子,看见不远的高处走上来两个男子。

刘宝林若无其事地往前走去,两个黑衣人看见他就跑了过来,问他有没有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女子经过。

刘宝林说道:“是不是穿着红衣绿裤,长得很美的女子?”

“是的,她往哪里走了?”两个男子焦急地问道。

刘宝林指着旁边的一个岔路说道:“那女子就往那边跑了,赶紧去追吧!要不就跑远了!”

一个男子说道:“走,快点,要是找不到,少爷肯定会生气了,我俩就完蛋了!”

两个黑衣男子走了之后,刘宝林正要转身去林子里,就看见李大姑朝这边走了过来,他几步走上前去,接住了母亲的包袱。

刘宝林把刚才遇到姑娘的事对李大姑说了,李大姑一听说道:“走,你带我去看看。”

二人一起来到树林里,看见女子正在山洞里抹眼泪,李大姑就询问她怎么回事。

这个年轻女子叫李秀云,十七岁,是一个孤儿,她家就住在城郊的一个村子里,李秀云在家种菜养活自己。

一日,她去城里卖菜,被城里首富孙家的大公子孙留成看上,就要霸占她,李秀云就誓死不从,孙留成怕闹出人命,就放她回去了。

可那孙留成并不死心,三天两头地来到家里骚扰她,并派两个男子来监视她,今日她给两个男子做了好菜,又灌了一壶好酒,趁二人喝酒的时候就逃跑了。

那二人发现后,就在后面追她,于是她就跑到山上来了。

李大姑帮李秀云擦去眼泪,说道:“真是个可怜的孩子,那你准备跑到哪里去呢?”

李秀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低声说道:“我也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大姑半辈子助人为乐,遇到李秀云这样可怜的女子,袖手旁观不是她的做事风格,她肯定是要管的,就说道:“你一个女孩子在外面流浪也不安全,若你愿意就先去我家躲躲吧!”

李秀云赶紧给李大姑跪下,激动地说道:“多谢大娘收留,我什么都能干,我可以帮助您干活的。”

李大姑扶起李秀云说道:“好孩子,走吧!”

李秀云就跟着李大姑一起来到了她家里,从此就在李大姑家里住下了。

一日,有几个男子来到李大姑家里,不由分说就要带走李秀云,刘宝林就出来阻拦,说道:“你们这是强抢民女,赶紧放开,要不我就告到县衙去,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捡了一个县令当当
“陛下!南塘县接连六任县令被杀,如今,已无人敢去赴任了,请圣上定夺!”“何故被杀?”“据说与一家酒馆中毒案有关。”“酒馆东家何人?”“一个少年书生。”“既然无人赴任,那就让书生做县令吧!”“这…”于是,这个少年,这个从华夏穿越而来的博士研究生就捡了一个县令当当…一年后,南塘县名扬天下。三年后,小县令开始搅动风云,天下震动…
石之嵋
裂阳残血
裂阳残血
天道不仁,一刀裂之,三清不过尔尔!本书最初背景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小道士与吴越郡主间的爱恋、修仙,以及异世渡劫的故事。本书单女主,个别女配不过是男主需要渡的劫。
飞跃千山
大秦:陛下别东巡了,公子杀疯了
大秦:陛下别东巡了,公子杀疯了
穿越大秦成为始皇帝的膝下第六子嬴彻,时值始皇东巡,因酒醉狂言获得了监国之权。觉醒国运系统的嬴彻与大秦国运绑定,只要帝国国运强盛,便可获得奖励;国运消亡,便会身陨道消。于是,嬴彻彻底放开手干,一发不可收拾。当始皇陛下东巡期间收到源源不断的奏报,表情愈发古怪:这文武百官...编奏疏怎么越编越离谱?待到东巡归来,始皇陛下看着大秦帝国的船新版本,怒喝道:寡人让你监国,不是重建大秦!
未曾见倒悬山
大唐:皇上居然造反了?
大唐:皇上居然造反了?
杨辰意外穿越,竟成了皇帝。什么?朕是暴君?人人得而诛之?不!朕偏要反着来!什么?江湖势大?朝廷要安抚?不!朕通通收编!什么?敌国侵略?朝臣进谏议和?不!朕让他们都跪下!
吹口哨的熊
元兴补天录之丁令威
元兴补天录之丁令威
东晋元兴年间,江州庐山,一僧一道一书生,一场遮遮掩掩的宏大法事,一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终极救赎。
朱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