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两个大消息传出来,长安城都要沸腾了,普通人为李世民、李靖疯狂,又开始提出立碑。
突厥人啊,终于被打败了。
文人开始写文章,还有人偷偷摸摸写小说,比如褚遂良,一文使得长安纸贵。
李承乾知道后垂足顿首啊,早知道他就垄断出版行业,发一笔小财。他将这个想法说出来,褚遂良还真有点想法,不过随后为了自己名声,他拒绝了。
“名声,哦,算了,”他想说写小说才能一直流传,但是想到人家褚遂良的书法,还真是流芳百世。
身边都是大佬就是这点不好,经常忘记人家不仅在大唐官运亨通,副业也能留传千古。
人与人的差距太大了,有时候比人与德牧都大。
自己这个废柴,依旧是个废柴。
文人们更为山东这群大佬们的到来而欢呼,而忐忑。
怕身为官员的立场,与山东士族们的立场有冲突,怕大儒们考他们的学问。
不管如何,值得人期待的一天到了。
十几辆马车排成一线来到长安城外,第一辆马车上的人下来,他须发皆白,但面色红润,目光清澈,身材高大而清秀,精神矍铄、身姿挺拔,穿着一件青色的麻布衣裳,
走到李承乾建议立的纪念碑前,认真看了半刻,其他人也围了上来。
个个迈着步伐稳重,前后有序,着装有人麻布,有人丝绸,但无杂色,十几人在一起,无人嘈杂。
“若是属实,此皇室二子,确造福于民。”青色麻布衣裳老人开口,而后其他人才发言。
“应有虚构。”
“粮无虚构,人亦可能有虚功。”
“裴公贪功。”
……
前面人讨论还算合理性发挥,渐渐正面评价就少了,直到有人说出,“田舍翁的名字也刻上,无知。”
说话人穿着一身丝绸,腰间挂着一块鸳鸯色的玉佩,大,亮。
躲在暗处了李承乾忍不住偷笑一声,再厉害的家族,也能出几个废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