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森性子外向,很快跟众人打成一片。
正月初九。
唐县收到通知,允许知青回城。
消息一出,县里一片震动。
因为这条通知是最高层发出来的,这代表唐县的人也能回来。
从第一批人员下乡到现在已有十年时间,虽说下乡人员有探亲假,但假期少的可怜,有些人来回路上就要耗费大半时间,而且探亲假的次数还很少,两、三年才有一次。
十年间只见孩子三、四面,相处时间加起来最多只有两个月,你说做家长的是什么滋味?
所以现在得知孩子能够回来,不少家长激动的眼泪都下来了。
至于乡下知青,他们同样喜极而泣。
下地干农活的滋味,真是谁试谁知道,即便已经在地里耕种好几年,他们也还是不能接受。
不过眼下有一个很大问题急需解决,那就是有些知青已经和当地农民结婚生子,却还要回城。
每一个来到唐县的知青都会写下认罪书,县领导对设计他们感到不好意思,就严令禁止当地人欺负他们,尤其是对女知青。
对女知青实施不法行为、用不正当手段强迫她们的人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被拖去打靶。
有知情不报者,被查出来会享受同样待遇。
在唐县,县领导的威严那是用鲜血铸就的,没有几个人敢无视他们的命令。
故此唐县还从未发生过女知青被强迫、受到非法伤害的情况。
可问题是,没有被动嫁人,不代表她们不主动嫁人。
有些女知青觉得回城遥遥无期,又担心时间拖得太久,导致岁数太大嫁不出去,就嫁给了当地农民。
还有的是因为受不了干农活的苦、想找个依靠,或是跟人看对眼了。
男知青娶当地农民的理由跟她们嫁人的理由差不多。
现在得知能够回城,这些人动了心思。
然而通知上明确表明,知青的另一半如果是农民,那么农民的户口不能转到城里。
也就是说这些知青想回城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是独自回去,要么是带上一家老小、保证他们的吃喝。
现在还在乡下的知青基本上家庭条件都不算多好,多养一个人都够呛,多养一家人根本做不到。
更何况他们老家也不像唐县这样,有钱就能买粮。
所以摆在他们面前的其实只有一条路,独自回城。
由于他们写过认罪书,所以他们不敢做出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的举动,只能通过明面上的手段解决这件事,那就是离婚。
十多年前人们离婚难,现在还是这样。
这些人离了婚,可以一走了之,老家没人知道他们在这边的情况,不会有人嘲笑他们,也不会有人用异样眼光看待他们,他们还能再次结婚生子。
可剩下的人怎么办?
他们是唐县本地人,哪都去不了,到时候一大家子都要在别人的异样眼光中过日子,这谁受得了?
自然而然,他们坚决不同意离婚。
于是矛盾产生了。
刚开始双方只是发生口角,到后来就演变为大打出手,知青们寡不敌众,被揍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但就算这样,他们要回城的心仍旧没有改变。
他们知道,这样下去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跑到县里,求县政府出面解决。
他们的确可以这样做。
因为现在还是像以前一样讲究婚姻自由。
不管私下里是什么情况,官面上都得以此为准绳,这叫政治正确。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这里是唐县,他们是要跟唐县人离婚。
县领导不偏袒本地人,难道去偏袒你们这些外地人?
于是负责此事的县领导表示离婚可以,但是提出离婚的人要给一万块钱作为补偿,而且还要再给一万作为孩子的赡养费。
告状的知青差点被气吐血。
他们要是能拿出来两万,当初能跟乡下人成亲?
有些人见回城希望断绝,真可谓理智都没了,当即威胁县领导,说要是不同意他们离婚,就把唐县的事抖搂出去,大家同归于尽。
县领导听完后呵呵一笑,然后扭头询问对方配偶能不能接受丧偶,如果能,他来处理。
知青配偶听得一头黑线,丧偶说出去确实比离异好听多了,也不会让人受到那么多异样眼光,但他们接受不了。
县领导倒也没有强求,表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接着让人打断知青们的三肢,只给他们留下右手,好让他们方便吃饭,给老家的人写信。
经此一事,这些知青都老老实实地留下来过日子,再也不敢有离婚回城、同归于尽的想法。
李旭听说这件事,都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些知青才好。
难道他们一点都不关注报纸上的新闻?
去年年底的报纸上刊登了改革开放的新闻,这条新闻旁边还有另一条重磅新闻,跟之前的大风暴有关。
简短来说就是承认错误。
有这条新闻托底,唐县在风暴期间干的那些要命事就算被人捅出来,也不会再有那么严重的后果。
至于其它的要命问题,县领导们也都处理的差不多了,上面派的人要是不拿放大镜找,很难发现。
等过几年刘文退休,新的一把手上任,到时候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接班的人面对的会是一个干干净净、有着扎实底子的唐县。
所以这些知青拿唐县过往作为威胁,完全是白费力气。
难道他们以为现在会像风暴期间那样,一句话就能引来一群又一群的人?
没过多久,当初跟李晨一同去子长县下乡的那些人回来了。
他们中有的人早在当初下乡之时就得知李旭预估的回城时间,为了方便回城,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没结婚。
剩下那些人虽然不知道这个事,但当地极度缺水的环境让他们对当地人实在提不起结婚兴趣。
这群人没有拖累,自然能够很快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