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不,疼不疼?
这就是诸葛亮流传千年的《出师表》里夸奖的郭攸之。
回到开头,诸葛亮为什么要重用马谡?
这就要进入下一步讨论了:
在外省人看江苏人都是江苏人。
但江苏人自己看自己呢?
不还是十三太保,散装再散装。
荆州人同样如此。
在诸葛亮眼中,荆州人内部也分三等人。
上等人:荆州南郡人
中等人:荆州南阳郡人
下等人:荆州各地人
为什么南郡人是上等人?
因为诸葛亮生活在荆州南郡襄阳县,所以同郡的人地位最高。
比如,刚才说向朗吹嘘马家兄弟。
马良、马谡、向朗这都是南郡人,还有最后能和魏延叫板的杨仪,打仗时与魏延平起平坐的高翔,前文的贪污犯王连,这全是南郡人。
想能混,得是荆州人,
想混得好,得是荆州南郡人。
马良,南郡人,荆州集团二号人物,诸葛亮下面就是他,可惜火烧连营时阵亡了。
马良死了,谁接马良的班,成为新的二号人物呢?
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马良的亲弟弟马谡——那个纸上谈兵,被挥泪斩的家伙
许多人说,这不是胡来吗?他哥哥牛,不代表弟弟牛啊,这二号人物位子还世袭的?
其实也不全是,在街亭之战之前,诸葛亮征南,也就是演义中的七擒孟获“,提出”攻心为上”策略的就是马谡,在军事谋略上马谡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
马谡其实战败也不会被杀,关键是战败后还逃走了,不敢承担责任。
诸葛亮想救都没办法,还有种说法马谡是病死在狱中的......
马谡死后,诸葛亮提拔了参军杨仪,把其提为长史,成为新的二号人物,与曾经的汉中太守,镇北将军、司马魏延平起平坐。
丞相府长史——杨仪——南郡人
丞相府司马——魏延——南阳郡人
这两人成为了南郡和南阳郡的代表人物,肯定会死斗到底,这也是杨仪敢和魏延叫板的原因。
到了公元231年,诸葛亮与政敌李严的矛盾恶化,爆发,诸葛亮弹劾了李严,李严被流放,这是诸葛亮荆州派系外的人,与“二南之争”无关,但李严是——荆州南阳郡人。
等于南阳人在朝中又失去了一个强大力量,南郡人将更加势大。
蜀汉集团就这样坐视南郡人只手遮天吗?
五丈原之战,诸葛亮的身体每况愈下,时日不多。
于是,在一个深深的夜晚,几个非南郡人开始密谋……(就不点名了,反正没有杨仪)
按照正常套路,杨仪开始与魏延争权,除掉了魏延。
这样看来,杨仪取代了诸葛亮,南郡人依然得势,但结果是蒋琬、费祎等人干掉杨仪,成为新的统治者。
从此局面变化:
一把手:都 护——蒋琬——荆州零陵郡人
二把手:前军师——邓芝——荆州南阳郡人
三把手:后军师——费祎——荆州江夏郡人
四把手:中监军——胡济——荆州南阳郡人
从此,再无南郡人……
而在密谋之前,蒋琬只是留营长史,费祎只是中护军。
(可怜杨仪傻乎乎的,另外出师表真的定下了以后的接班人,这个存疑吧。
蒋琬一直在成都,跟着刘禅混,不排除刘禅故意如此)
(都护>中前后军师>长史/司马>中前左右后监军>中前左右后护军>中前左右后典军>中参军>参军)
简而言之,诸葛亮上台后重用荆州人,尤其重用南郡人,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上台,改变了南郡人霸权的局面,其他各郡人上位。
BUT,得势的依然是荆州人。
最后友情提示:想穿越三国拯救的蜀汉的小伙伴们,如果你不是荆州人,那还是放弃吧。
当然了,除非你有系统。
不然越牛掰,死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