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馘,就是割下左耳,这也是一种古老的记功方式,相对于斩首,不至于太血腥。同时割掉左耳之后的俘虏,仍可以充分利用。
“另外,朕一直坚持‘降者不杀’,非妇人之仁,乃当今之世,人力宝贵耳。杀之腐泥一堆,留之可以转化,可以生产,可以为奴。请三思!”
俱酒说得比较委婉,一种商量着办的口气,卫鞅也是深受感动,一口气答应下来了。
其实俱酒的心里经过了无数和矛盾挣扎,“军功爵制”这种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功效性是经过历史验证的,俱酒也不想轻易放弃这种体制。
卫鞅提出的建议也非常切合实际,既然汉国内部多有非议,不如自己去一方新土,做好试验。
这样君臣二人在思想上达成了一致,如果“军功爵制”确实比自己的“六级军功制”更有效,俱酒也可以考虑借鉴或者推广。
为什么要拿越国做一个试验田?为什么不是朝鲜?
俱酒是这样考量的,目前俱酒对朝鲜的控制权,相对要牢固一些。这个化外小邦,基础薄弱,生产落后,反而更容易控制。
反观越国,俱酒则比较担心。作为一个断断续续存在了上千年的古国,有着自己的传统与文化,单纯娶回一个越国公主,恐怕还不容易实现吞并与控制。
而且,朝鲜有申不害在,卫鞅再去,也是浪费人才。反倒是越国,目前除了淳于浩掌控舟师外,还没有一个挨近内政的高人,需要继续往越国官吏中间不停地掺沙子。
但“军功爵制”可以将这些蛮荒不化的越人,训练成只知耕田与血战的战争机器,将这个国家变成军国主义组合体。
如果说“军功爵制”有其落后之处,越国比它还要落后。在越国实行“军功爵制”改造,就是以魔法打败魔法。
放卫鞅走,俱酒其实也另有一层考虑。
吴起和卫鞅,虽然一个偏军事,一个偏内政,但说到底,这二位都是军政合一的难得人才。
将这两人都窝在一起,有才能的人往往自视甚高,难免看彼此不顺眼,心生龃龉,如果有一天将相不和,可就麻烦了!
当下,俱酒给采采公主写下推荐信,命令卫鞅泛舟向东,去越国开辟一番新的事业。
送走卫鞅,一个小小少年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少年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施礼道:“见过王上!”
俱酒见这个孩子长得虎头虎脑,身形俊朗,一举手一投足,颇具神采,但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于是他笑着问道:“阶下谁家少年郎?”
少年依旧保持身形:“王上,臣弟信!”
俱酒吃了一惊,哦,原来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楼夫从所生的公子信。
这些年来,俱酒戎马倥偬,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这个小家伙了,不成想长得这么高了!
俱酒哈哈笑着走下台阶:“信弟弟,好久不见,长大了嘛,找阿兄何事啊?莫不是顽皮被母亲打了?”
公子信不苟言笑:“王上,家母欲见王上,请王上拔冗相召!”
俱酒收回笑容,楼夫人相召,会是什么事情呢?
“走,朕也许久没有向楼夫人问安了,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