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很快就同意了这次作战方案,并派出精锐船只和航海好手,与息长耕所率的水师一起,组成越汉联军,驶入了茫茫大海之中。
郑国方面:
徐弱赶回中原时,孟胜已经率领墨者离开了楚国阳城,前往齐国临淄,寻找墨辩堂主公尚过,试图劝说公尚过一起西进,助推俱酒的“墨者为王”事业,避免墨家的分裂。
途中遇到了墨侠堂堂主魏越,将俱酒给魏越的信当面转交。
魏越接信之后,会心一笑,立即派遣墨侠堂好手,分批秘密赶往郑国,依计而行。
这两天郑国的太宰欣也陷入了无尽的烦恼之中,根源还是已经坐实了的汉魏联姻事件。
这个时候的中原,魏国拥有绝对的实力,诸侯的任何举动,都得征求魏老大的意见。
在郑国这件事情上,魏老大其实是两头通吃的。
一方面,魏国对韩国几十年如一日对郑国的蚕食持默认态度,尤其是在魏文侯时期,为了维护三晋团结,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郑国的利益。
另一方面,魏国又不愿意看到韩国将郑国彻底灭亡。郑国如同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一般,牵制韩国,符合魏国的利益,也符合诸侯的利益。
就是在魏国这种两面派手法之下,韩灭郑之战,断断续续打了数十年,魏国也达到了通过郑国拖住韩国的目的。
另有一个原因,是郑国太宰欣这个人的存在。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发生之后,新生的魏、赵、韩、齐,一直处于不利的舆论氛围之中,以下犯上、臣夺君位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
任何时候,舆论战都是极其重要的。三家与田齐,也想争夺这场舆论战的制高点,尤其是魏国在这方面走得比较扎实。
早在魏文侯时期,通过李悝、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一帮智囊团的操作,就形成了一套“造反有理”的意识形态,用以帮助魏国取得舆论战的胜利。
这一套由魏国主导的意识形态,将三家与田齐,比作促进社会发展的改革派;将晋国与姜齐,比作阻碍社会发展的保守派。
在这样一套理论之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就变成了改革派与保守派两种思潮的斗争,并以魏国改革的巨大成功为例子,证明了改革是利国、利民、利天下之举;保守是祸国、殃民、害天下之弊!
通过这样一轮“偷梁换柱”、“移花接木”般的话术,使三家与田齐成功占据了主动权。
当初,田齐控制了国内政局之后,迟迟不敢篡夺君位,也得不到周天子的认可。
是魏国不遗余力地向周天子施加压力,帮助田氏实现了代齐大业。
魏国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要把和自己一样行为的战友拉得多多的,把改革派的队伍不断扩大,把自己“臣夺君位”行为披上合法正义的外衣。
同样,魏国视郑国的太宰欣也是改革派,也是改革对抗保守大军中的一员,魏国在扶持了田齐之后,也想扶持太宰欣上位,用诸侯国接连不断的鲜活事例,来佐证自己的正义性和正确性。
太宰欣也是这么想的,但是,魏汉联姻这件事情之后,太宰欣的心情,与三晋、田齐一样,跌到了谷底。
魏国叛变了!靠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