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大捷之后,军报迅速传到俱酒的案头。
俱酒综合分析,认为这一伏打得好,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短时间内汉国的主要敌对势力,无暇西顾。
俱酒命令太尉班师,但吴起却在子午谷中延缓了十数日,他要等等爨襄。
在古代军事斗争中,投降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
一种是挟胜来归。在投降之前,还要反击一下,打几个小胜仗,令对手感到头疼。然后以此为条件,争取最优的谈判方案,然后投降。
如果保持一定数量的军队的话,还会进一步增加谈判的资本。
另一种是穷途来投。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前来投奔。这种时候,投降者没有任何谈判的资本,心态如履薄冰。
吴起给了爨襄机会,但爨襄没有珍惜。当他带着残军在子午谷北端,遭到秦军猛烈反击之时,他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进退维谷。
在这秦岭密林之中,魏国是回不去了。即使回去,丧师之辱,魏侯不可能不对其进行追究。
而且,死了这么多三晋子弟,无论是魏国国内,还是三晋层面,都必须有一个人出来承担责任。打了败仗的爨襄,再合适不过了。
类似的例子在魏国不是没有过,翟徒惨死狱中,逼走吴起的故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最为重要的是,残军开始断粮了,这很要命!
爨襄无奈,率领残余的八九百残军,垂头丧气地折向子午道南端。
还是在上次的地点,还是一样的情形,吴起远远地站在小山顶上,望着垂头丧气来归的爨襄,一言不发。
爨襄羞愧难当,匍匐在地,久久不能发出一语。
吴起手拂短髯,长叹一声:“爨老弟,何来迟也?”
言毕,在亲兵护卫之下,亲自走下山岗,扶起狼狈不堪的爨襄。
爨襄羞愧到不能抬头,低低说道:“弟学艺不精,御军无方,愿重归太尉麾下,重修兵法。”
吴起道:“起亦有此意!吾弟此来凌乱,起亦不好向汉侯举荐。不若暂入汉水军校,敛心静气,刮摩淬励。”
至此,三晋联军武关偷袭行动,全军覆没,除了葬身七里沟万余冤魂,有大约八千士卒被俘。
对其中的精壮之士,吴起采用掺沙子的方法,分别编入各地军中。
对一些受伤之人,交由各郡守打乱安置,安置到各大矿场、不涉密的手工作坊、水利工地、造船厂等地。
头三年按战俘对待,只管吃喝,严密监视。并对这些人实行积分制管理,积满一定分值,便可恢复自由之身,并且积极为其介绍当地女子,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使之在汉国扎下根来。
在战国这个杀戮横行的年代,这些战俘能侥幸活命,已经是烧了高香了。
再加上安置方式非常科学,不利于这些人抱团闹事,故而此举又一次为汉国增加了人口,促进了生产,无形之中进一步提升了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