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北狄铁骑,不但占了北面大量土地,还长驱直入,直逼京都洛州。
冉荣去世得极其突然,根本未来得及收回兵权。
故小皇帝登基后,军权还是一直在大将军,殿前都尉萧潜的手中。
太皇太后与重臣周朴商议,收回萧潜手中的兵权。
可萧潜以南边残余尚未肃清为由,拒不交出兵权。
但有一点,萧潜没说错,他确实发挥了冉荣的遗志,一路南征,扫平了还盘踞在南方的各种残余势力,为一统天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荡平南边,这卓越功勋,也让萧潜在军中一家独大,独握军权,无一人能及。
可人,尝到权力的甜头,处于权力巅峰久了,便开始得陇望蜀。
渐渐的,萧潜已不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之位,他开始筹谋,更大的权力。
野心的种子,一旦在心里落地,就立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朝中右相周朴,北征将军颜回,倒渐渐看出了些端倪,可萧潜也不是吃素的,明里暗里的,几次想除掉这两绊脚石,但那两人也是生死堆里滚过来的,防范极严,也是天不绝他,竟每次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彼时,正好北面的宿敌北狄,也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兵家英才,本就对大周天下垂涎欲滴的北狄,更是如虎添翼,在这兵家英才的带领下,一路南下,直逼大周都城洛州。
一时皇城危急,太皇太后立马召集群臣商议后,决定向驻守南边的萧潜部,发出诏书,北上勤王。
萧潜接到诏书后,倒也没耽搁,点齐了兵马,浩浩荡荡的向北开拨,奉诏勤王。
潇潜的威名,天下皆知,北狄,对这员虎将,也是非常忌弹的。
得到消息后,放缓了南侵的步伐。
之所以放缓步伐,一是萧潜威名在外,北狄也没有把握,能打败他,但南面大周委实比北狄要富庶,这才打到哪儿,他们抢掠的财物,便不计其数。
若此时放弃,便犹如一只肥美的烤羊,才吃了两口,就此放下,太舍不得了。
贪心,便让北狄抱了侥幸心理,采取观望态度。
以太皇太后马首是瞻的大周朝廷,见萧潜北上勤王,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些来。
看来先皇冉荣,还是没有看错人。虽说有些关于萧潜不甘人下的闲言碎语,在朝臣中私下流传,但就冲危难之际,他北上勤王这一点,“谣言”便不功自破。
而北狄铁骑放缓的步子,也让岌岌可危的大周朝延,有了喘息之机。
只有周朴颜回等少数几个,嗅出一丝不对劲的味儿,但在形式一片大好下,他们,也不敢提出弄议,只得暗中做好不测的准备。
果然,好的不灵坏的灵。
就在朝廷上下,一心盼着萧潜大军早日抵达洛州,一举赶走北狄人,收复北地失地时,萧潜却在离洛州城不到百里地的陈州停下,按兵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