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诗画合一相互补充,以诗写画,以诗补画,以诗衬画。成为元代题陶画诗的特点。
而他们看到后世对陶公的诗解析的如此直白浅显,恨不得再多写多画一下咏陶诗画,让后世人也看看正确的“阅诗理解”的方式!!!
……
林夏看着有不少崇拜陶渊明的,因不满诗句直白的理解,在弹幕里又重新用古诗词的方式又解读了一遍。也是很闲了……
“正确答案是D,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咳,下面是第二题,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田园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
不少古代学渣两眼一黑,他们从没有这么思念他们的床过。他们看完西游直接睡了不好么?非要凑热闹,结果这大晚上的被父母抓来做题。
上一道题出于经验选了答案最长的C,结果就错了……
后世怎么知道陶渊明一定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呢,万一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三十年里还包括他求学进取的过程呢!!
要是没有求取仕途的过程自然要就不会有后面十三年的经历,没准早就得自然了呢!
不过他们再不服,该挨得打是一顿也少不了。
东晋
被点名污秽的东晋士族不以此为耻反而十分不满,在他们看来后世不过是平民也敢对他们评头论足。
他们是名士,可不是那些需要钻营政事的庸碌之辈,何须在意其他人的评价呢!
……
林夏看到不少东晋士族的抱怨对其有些无语,如果不是诗词她都懒得提东晋,结果他们还自己冒头。
“答案是D,全诗写的是隐官辞归,重返自然后的生活,并非进入官场又退出官场的生活。”
“最后一题《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东晋
有苏轼前一道题打样,陶渊明其实大概了解了解题思路,简单来说就是怎么直白怎么来。
陶渊明:表达了对总算离开官场牢笼不用见那群贪婪功利小人的庆幸与对未来田园自由的期盼?
宋
苏轼其实已经有了答题思路,但他实在是不忍心这么大喇喇的答有关陶渊明的题。
就在他还纠结时,陶渊明本人的答案已经出现了……
苏轼:额,不愧是陶公,如此洒脱。
见陶渊明本人都不介意开始作答了,其他人自然也就看开了。
还有一群迂腐不化的腐儒,自林夏直播起就有种种不满,对林夏哪哪都看不顺眼。当然最不顺眼的地方可能就是林夏是个女子吧……
不过再多的不满除了偶尔一两句酸话外,他们什么都做不到,险些憋出内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