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也说了因为宋太宗赵光义跑得太快了,甩下的不只是辽军,还有己方军队。”
“因为赵光义和大部队失散,众将领也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处是否还活着。”
“在他们看来孤身落跑又负伤的宋太宗活命机会不大,而朝中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有人谋议立赵德昭为皇帝。”
“当然他们也没想到,赵光义能跑那么快。”
“得知辽军撤退后,赵光义赶回都城,那么拥立新帝自然作罢,但赵光义得知此事后想必还是心中有刺的。”
“回到京师后,宋太宗因为北伐不利,很长时间没有给太原之战的功臣行赏。”
“于是赵德昭替将领们请赏,但宋太宗听后大怒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之后赵德昭不知是受刺激还是压力过大,反正下朝后便自刎而死。”
“宋太宗听见此事非常惊悔,跑去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大哭,之后还追封赵德昭为魏王,赐谥号为懿。”
“两年后,赵德芳也突然英年早逝,据记载是病逝。而赵德芳死后三年,赵匡美也死了。”
“反正最后的结果是金匮之盟的几个继承人全都死了,赵光义最终只能把皇位传给他自己的儿子。”
……
秦
嬴政觉得赵德昭身为继承人几句话都承受不住就自尽有些过于软弱了,但想到扶苏也是自尽的……他怎么没发现扶苏有这么听话的,说让他自尽就自尽的。
反正他儿子不少,一起培养看看吧,儿子不行有孙子,只要他活久一点,总会培养出一两个合适的继承人吧。
汉
刘彻总觉得赵德昭自尽有猫腻,毕竟作为最正统的继承人,怎么会因为这一句话就自尽。而且这句话其实也不算重,你要是厚着脸皮挺过来了赵光义也不能明着把他怎么样吧。
宋
赵匡胤还没来得及说回赵匡美气愤的站出来道:“我就说金匮之盟里我就是个幌子,我和德昭才差几岁啊,用得着我死后再传给德昭么?三哥自己觊觎皇位别拉着我!”
赵德昭听到自己死后自己弟弟也没活多久,有些伤感的抱着年幼的赵德芳。
赵匡胤觉得自己这大儿子可能也要不得了,有空在这伤感不能想想怎么在今后培养自己的势力么?不然即使没了赵光义,谁知道会不会有别人。
……
“高梁河之战后,辽朝频频出兵南下,骚扰北宋边境,两军交战不断。”
“赵光义在高粱河一战后倒是没有退缩,而是依旧想着北伐。”
“982年,也就是太平兴国七年,辽景宗去世,十二岁的圣宗继位,其母萧太后摄国政。”
“赵光义得到辽朝主少国疑、内部不稳的情报,觉得这是一次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便决定再组织一次北伐。”
“当时辽圣宗确实年幼,但是吧,当时辽国是萧太后摄政,而作为历史上排的上号的女强人。”
“在萧太后摄政期间辽国可以说是最为鼎盛的时期。关于萧太后先不说了,后面可以专门开一期古代女政治家的话题时再说。”
“反正赵光义想捡软柿子捏的心思是不可能达成了。”
“在雍熙北伐中,赵光义倒是不准备亲征了,但他犯了两个错误。”
“一个是监军制度,此举捆住了前线将领的手脚。第二个是阵图。赵光义提前画出战略图和摆阵,让前线将领用去打仗,但赵光义本身就不善用兵。”
“最终雍熙北伐也是以失败收场。在岐沟关之战、陈家谷之战和君子馆之战“三大战役”中,宋军均以惨败收场。从这以后,北宋对辽便完全转为防守态势。”
“我们教员在读史批注时,读到《宋史》在太宗本纪中写赵光义:[帝沉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