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许许多多逻辑讲一大堆,就还不如去自身亲身体会下;学点更切实的数理化,去看看那些在统一了度量单位后,“带有算法”的科学家们是如何从实验来对这个世界进行推导和求证的;这种简直才是卡了世界级的鲅戈;
剩下的,基本就只是喜欢听故事、看书名;因为,很难讲,一个没有了解“道·自然”的人,内心当中的真正逻辑标准是什么;了解了“道”标准都会紊乱,就更别说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了;
就是有时候“逻辑”真的很难讲好坏;都是看你个人怎么去用;因为,“逻辑”其实就应该是在讲另一种“可以为用的现实”吧;
因为,你看,计算机的逻辑基础原理看起来似乎很笨,这有个啥啊,平平无奇,就只是二进制;但是,就是从这样一种简单的逻辑中,却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的种种算法;现不现实?现实,所以,它有逻辑;因为,它“有为”了;
而现实,现实是什么?
现实,就是经过层层筛选,得到一种和自己、自身最密切、接近和可靠的答案,这就是现实;
比如,这个世界是上帝造的,造没造,不知道,因为谁也没看过,谁也没见过;
我们都是天生地养的,好像也的确是这么回事;但天地是什么,不知道;好像可以指出,但即使指出了,也距离我们好像又不是那么的亲近;
因为,天地的确靠着无数的资源供养了我们,但好像,我们和自然资源以及自力更生的获取生存空间的关系更密切;
而我们是由父母所生,是的;父母是谁,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谁,这不基本一下就指出来了么;那么,这就是现实;打小就只认自己身边的人,不和陌生人讲话;这就相当现实了;
即,“现实”便就是源自于“一种更为直观密切带有逻辑性的相互关系”;那么,这样的话,逻辑性一下就很强了;因为,逻辑,就是重在一种可以为用的现实情况;
即,只要可以进入现实应用,那么这其中就是具有逻辑的;
而,因为,我们缺少了关于“道”的思维、理念的思路、逻辑方式,所以,才会察觉到一种和“道(自然)”疏远的冷漠状态;是因为,你没了解“道”对你的好;
一旦了解,欲罢不能;
因为,你依靠一种“思路”打通了“天人之间”的这种“好似不现实的间接性”,变得“天人合一”了;所以,就是让这样一种“间接性的双方”产生了一种“直接性的联系”,察觉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便也就是会沿着这条路走;
毕竟,这可是让全人类“智叟型的人物”馋了无数年的事情;因为,从人类产生“智识”想要了解外界时,那么整个世界便就是一种“迷惑的未知”;恰好,“道”就是来解释这件事的;
即,是因为我们“思维的缺失和执念”;
所以,才会缺少一种对于“自然(道)”的这种思辨联系,而就只专注于“可以为用的现实”之中;专注于这样一种务实性的研究中,便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比较“现实”一点;
那么,再继续现实的话,就是把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里了;现不现实,比悟道更现实;
道是一种指引,但想要获得指引的前提是,你得先活着;
且从最比较原始一点的启道过程中,也会发现,在当人类都一无所知时,想要获得关于“自然”的认知;
那么,这个人首先是得能够先将心态沉淀下来的一种人;沉淀不下来心态,或者说没有打算将自己沉淀下去的打算,就是说,不会产生太多的“投入”;
而对于“自然”的了解和需要和“投入精力”相互挂钩的;就好学习一样,得需要投入进去。
而,“儒家”长期以来的不好评论,是因为,“儒的为用”操作,如果是“诸子百家”中的其他家“为用为治”就也依然会被骂;
因为,有为法,一定是褒贬不一的;只能说是“有为法”相当不容易;更何况还是要承载、承担起整个民族中长久、传承性的一项有为法任务,更艰巨了;
以前,大家都喜欢说“公道话”;现在是喜欢凭着自己的性情、兴趣爱好直接开怼;
但其实,相反,那些喜欢“骂儒”的人,其实更具有儒家精神;即,习儒的反而却不像是儒家,因为只会啃书,反而很多强烈骂儒的倒是更具有儒家精神;
因为,儒家就是不会让你轻易觉得自己好;因为,其实也就可以当做是一个“自醒的过程”,他们只不过是通过一种方式在“骂醒自己”;骂醒自己该有的一种精神气魄,站在“儒名之外”,却要去醒之“儒理”;
因为,通过“阴阳”我们就知道了,只有“自己的对立面”才会“作用于自己”;“阴阳是相互作用的”;
就好像,双方不对等的话,于一个相当普通的普通人而言,即,你所生存圈子里,会让你有时间去思考“儒是什么,谁是儒”这种问题吗?
想这些会让你身边的人都觉得你今天多少都显得有点反常,大白天的不好好上班,想这些和搞钱不沾边的事情;就,只靠生活就把你难倒了;
如果,你告诉我学“吹牛逼”也可以赚钱,而且,这样还会纳入晋升、考试和全球性统一考级的行业中,侃大风侃不到八级一概不用,即,并且这样的方式会与你的前途挂钩,你就看我从明天起学得六不六了;熬半夜凌晨、不吃早饭地吹,也要拿下世界统一考试里的八级吹牛逼资格证;你们觉得不香,是因为你们并不了解关于“吹牛逼”这其中的含金量;
但也,应该是不会有这么荒唐的事情吧;毕竟,这些科目都是自己在心里默默去考的;
即,而又“可以选和没得选”还是有区别的;在当时很早起,同一时期,其他地区是不存在这样百家争鸣般的“人文学论”大爆发状态的;
除了种花家,外域到现在都不了解什么是“自然”;他们会以为也就只是他们去看看风景线;有些事情真的是,你想有都找不到可以有的方式;
而且,作为统治之人,除非是只打算逞一世之雄,而不考虑长远,贪图当下;可遗憾的是,你有接班人,你有了孩子;人,一旦有了牵挂,有了所统治下的这么大的一片资产;
那么,你就只能是从“人文信仰、利益(生存)结构和长久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了;而种花家自古及今却又是一个基本只相信祖宗的群体,即,这是群存在了几千年依然惦记着祖宗故事,不愿意忘本的人;
我们的记忆、记录性是很强的,出奇的强,很难讲其他区域是否从古代就具有习惯于去记录各种各样事物发展的人;
也不是说孝顺;就只是这种心理活动;因为就是说,咱也不是啥大孝子系列;因为,违背祖宗意志啥的思想活动也经常动摇;
只是,曾经没出社会前,在象牙塔里哪会也希望以后毕业了家里好;结果发现,这不毕业还没几年嘛;发现自己就混得也太拉了;越来越拉胯;
从一开始想要成为家里的一道支柱,到能不给家里添乱、添堵都算是够像个人样了;
而也,一开始告诉家里的是写网文,写故事准备赚钱,这几年网文景气度也不是很高,而且也太卷了;而且有好点子的人那是和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各种系统层出不穷;而且,结果写网文写着写着又不知道脑子哪根筋不对,出现了这种对于“非实证性世界”认知“是名世界”的苗头;
而也,关于“是名世界的非实证性世界”这种苗头,也不单是咱们现在就有讲,而是在很久以前,在甚至于没有文字、没有言语的时候;
“是名世界”这个词还是听别人讲的;和“道可道”意思很像;只是因为当代人的认知更希望倾向于“直白”,所以,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世界是什么,那么这个即使对你而言就是“非实证性世界”;就是说,像数学题一样,你没有进行过推导和求证;
而,以其古人于自然中做学问的方式,在以前他们不叫做“非实证性世界”,即并非是这样的名词,而是叫做“天垂象”;“天垂象”才是一路证道过程中的本命法宝,因为,如果没有天垂象,即,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圆满的,不是破裂的,不是不均的;即,没有这样的一种“差异性”,那么,也就不会证道至此了;
而正是因为看到了“差异性”,才会不断地想到要去察同;
但其实,如果杂七杂八地证出来,就其实也不怎么样,证出来了就才只是开始;自然种花家的文化足够你学到世界毁灭;
因为就是建立在自身还活着的条件下,观察整个自然界的情况,叫做天垂象;取象、采样于整个自然界;
所以,不仅只是我们现有才有科学家;而是,很早的时候,曾经的古人就已经具有了很好的“科学素养”;只不过,曾经的他们被我们称作为“圣贤”;所以要敬畏圣贤;且这些圣贤还都是祖宗辈的;是种花家共同的渊源,甚至于是整个世界范围当中的共同榜样;
而如果没有科学素养,二十四节气都定不下来;一年为什么有三百六十五天,可以知道就见鬼了;
不知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两年多年来的西元日历”是定不下来的;凭什么定?凭什么你的一年时间,和我们的一年时间数字同样;
而一年当中真的存在“四季”吗?这是可是于种花家区域的气候变换,且还只是局部区域的气候变换;有的地区是没有春天的,一开春就开始热;有的地方是没有冬天的,一入冬依旧短袖;
即使是出于古罗马、古埃及的四季认知,你就看在蓝星当中这样的区域中,它所在的维度气候如何变化就行了;埃及、古埃及,当真具有所谓的“冬天吗”?
很难讲,“四季”真的存在,更多的都是“三季(三季人)、两季”,你不居住于属于自己的“宜居带”你能发现四季?你是感受不到、甚至分辨不出四季的循环状态的;你只是会大致的感受到一种气候的冷暖变化;春夏秋冬,是需要在一种“气候分明且具有像是节点一样变化过程”的地区才会出现的;且,你还需要冷静下来,去体验和统计这种气候的变化过程……然后进行“等分”;
就是说,先要从“冷暖”的一年这样的周期中,发现“冷暖”,再发现“冷暖”中的“冷·暖·以及过度阶段的冷·和过度阶段的暖”;
且,如果单纯的发现,就也没用,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人文系统中,当真可以制定出对于“极端·以及过度阶段”的事物总结吗?
我们会觉得具有“回暖”的概念,“寒·回暖·热·入冬·再寒……”这样的过程;但是,这其实再怎么区分好像也都是“两种状态”在进行转换;
而,讲“一分为二”可以理解,但是“二分为四”且想要“等分”却是需要条件的;即,首先,“等分”的概念谁来提供;
你现在觉得“等分·均分”很简单,是因为有人教授给你;
但是,将“四季进行划分”是需要有“等分概念的”;所以,你又该如何获取对于事物的“等分·均分”原理;
那么,这就要追溯到最早的一种原始状态下,人文“公道的均分”是从什么时候衍生出现的;
即,你对于“均分”的“思想启蒙”源自于哪里;
这是一种看似无法追溯的问题;
但如果,你无法“溯源”,就是说,说明你可能连“四季”都不会划分;你可能只会了解一年中的两种冷暖的交替变化;
那么,对于“均分·等分”的概念又是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