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思考“空相”,思考“有相”都只是“各执一契”的状态;而既然是作为种花儿女,当然是要以道观物,一以贯之地去同时看守事物的两面性了,即,这才是我们头脑中的思维模式;当然是要将两边联系起来看了;
那么,既然是“一以贯之”,而且是要将“两边”联系起来看。
则就是,在以道观物,一以贯之的变通环境中,其中,在“无有的空无”中,我们会发现,其中“空本论的空无”是从我们对于“有物·物本论”的思考中得来的;
即,现有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存在”,都是因为“空无”的不阻性;
那么,此时就是说,即使我们设定出了道体“空无”的一面,可这个空无的一面性,也依然是依赖于“有物”情况的;简单总结一下,就是“空以赖物”;即,自然虽然有它空的一面,但也有它有物的一面性;
那么,既然是“空无”,其中就是会有“有物变进”和“有物变出”的变通情况;
而在“空本论”中,更深刻的,我们还会其中更真实的居然是“无有的变进”和“无有的变出”在其中“变通”的情况。
那么,进过一番对于“变通中变进和变出”的简单理解,我们会发现,“变进为阴”其中“阴”有它的一种特性在其中,比如收敛,向下等;“变出为阳”,其中“阳”有它的一种特性在其中,比如发散,向上等;
而且在“空本论”的基础下,“变进·变出的阴阳”是“不异”的状态;
其中“物本论·有物环境”中,就是为“有物变进”和“有物变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并且,在“有物层级”时,变进和变出居然可以是一对能够相互转化且联系在一起的现象。
而在“空本位的讨论”中,是会变通成为“无有的阴”和“无有的阳”;也依然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当,随着我们对于“有无和阴阳”的探讨;则就是会越发的发现出其中的道理;
那么,如此,也便就是快讨论到“阴阳相生等物极必反的阴阳曲成的往复”情况中了。即,就是快在无有中讨论出无有而有的关系了。
而这也便是快到了我们现实中,最为常用的阶段里;毕竟,我们的整个医学理论包括世间种种的体系下来,都是围绕着“法于阴阳,合于数术”;
所以,搞清楚“阴阳”的关系,在我们的这一阶段讨论中,就也依然是显得尤为重要;“变易、简易和不易”;其实很多理念都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但往往即使是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了,我们就还依然是需要让现实的亲身体验来进行一定的教授;来进行自身的本命体验才行。
回到证道中;
在空中着相于“变”,在“物本位”的无阻变通中,我们会发现“变进”和“变出”的基本变化情况;
即,一件事物想要“变出”,就是需要先“变进”;
而如果一件事物想要“变进”,那么,它就一定是要具备“变通·道通”的“变出”本事才行。
就是,怎么说,之前一直倾注于破除各种形相,而突然需要着相一下,以着相的理论方式去讲述“变通”,就,还有点不太适应。
像是要去重新发觉其中的细节一样;我忘记自己当时撩想“变通”情况的时的状态了;不记得有没有用到“空无的不阻碍性原理”;也忘记了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还是思考“变通”的问题了;
重新构想吧;之前啰嗦太多话题了,已经忘了是从哪个篇章开始提到有物环节中的“变通”情况了。
而我想,一切大概都是要从“变和动”以及当时那种错综复杂的自然情况,以及在当时那种对于自然的认知情况开始讲起;
如果不思考“变通”,那么,我们在空无中对于阴阳辩证的规律性,其中的打基础阶段就会有所欠缺。
偶尔简单整理一下自己长久以来的思路,其实也蛮有助于帮助我们理清许多事情的;而且,也可以为以后那些并不十分如意的人,提供出一种理念和案例;也许并不管用,但却是我一直以来糊里糊涂逐渐建立自身思路的一段历程。
而且,既然我只是默默地在描述,这时候就也不见得十分想要发表;当做一种记录也好;就再啰嗦一段也无妨;只是以后如果被大家看到以后,可能会被我凌乱而纠结的文体所汗颜;大概都是太难读进去了。
以其,小时候所接受的义务教育阶段什么的都不提了;反正,在基本完成学业以后,现有的自然科学认知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也已经帮助我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基础;
虽然学习不好,但在整个学业过程中,该听到过的和通常普及到的各种知识也都有在帮我灌输;会不会是一方面,听过没听过又是一方面;总的来说,义务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部分应该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只是后期,具体到个体个人以后,因为所专注的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人生过程;
以其,后期大概也都是有在从一种“有物性生态循环”的理念开始的;这在之前的文段中应该也都可以看出,毕竟我当时想的是“落叶归根”,进入土壤,被微生物分解,然后有被当做其他的养料所供给起来;一道普普通通的生物循环的过程性描述而已,没有什么不同。
并且,这个世界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虽然有差异,但是却在我当时所保有的学科认知情况下,也都可以进行“转化”,因为它们无论再小,也都是具有一种“基础的类同性”,借助这种领悟,从而粗略进入到一种万物同源的“一气”有物状态。
而后在“一气”的基础上,又对生命的成因产生了兴趣,即生成生命力的要素;也不见得我就是个特别专注的人,只是念无以为乐者,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而为什么会突然迸发出一点不同;是因为在我充满人性弱点的生活中,突然积累到一种理念,就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和事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什么样的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等等的框架中,做什么事,然后怎么样;
是的,就仅仅只是一小段类似于综合文章六要素等的一种理念;
就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个是大家基本都了解到和很常见的一种理念;稍加区别一点的就是,最后的“怎么样”;即后续的事情怎么样;
就是能够再稍微地让自己想深一步;其实也没什么太过特别;但就是会稍微有一点点差别吧;而也,我也并不觉得自己的想法会比别人的想法高明,而哪怕是“悟空”,也不会觉得自己有所解脱;怎么可能解脱;只是再继续活着,会比曾经那个固执的自己在面对问题时多上一种选择;多了一份处理和看待问题的理念,如此而已,再就没什么特别的了。
再或者,向前构思一步,即,这个什么样的事情是怎么来的;然后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再后来怎么样。
而也,我们应该很容易看出来,我是一个很擅于岔开话题的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后来我想了想;习惯去岔开话题是因为,可能自己的脑力不足、脑筋不够用导致的;即,我保持自身的注意力去思考这些问题,我的专注度也是有限度的;
甚至于,有一段时间,我的大脑都开始本能地抗拒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因为想多了,就谁也受不了;脑筋的记性也会变差;但又好像没有完全遗忘;总之就是糊里糊涂。
庄子曰:上而不下则易怒;下而不上则易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可见,他对于“呼吸以踵的气”也是相当了解;因为他对于道的理解,所以他对于人体也就会有了解;早期的医学体系就是以这样的思维体系建立出来的;
提到这里,顺便一提;回顾一下我们之前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于身体中毛发的理解,头发、眉毛、胡子、汗毛、腋下或者其他地方;有“毛发”生长的地方,就是我们身体中为“阴”的地方;
因为只有,像是虚谷一样的“阴”才可以生长出“有物”;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只是,后来在我们更为“仔细”的发现过程中,才将汗毛归于肺,胡子等跟精等联系起来;包括,眉毛越长,寿命越长这种貌似是不太有联系的情况,其中为什么都可以建立起来联系。
那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这种联系呢;
即,首先,是得对于我们的自然有无和阴阳等建立一定的逻辑和认知基础;
即,只有“有物变进”的时候,才会“有物变出”;
那么,当我们的身体上,生长出毛发时,我们就是会知道,哦,原来这就是“身体中变进·阴”的位置;
当然,这里我们没有对“阴阳”进行更为详细的区分,比如老阴、少阴、老阳、少阳等;甚至于六经的划分方式,太阴、厥阴、少阴、少阳、阳明、太阳等;
以其“环中随成”的圆环式循环理解当然会更加细致;但最好是先搞清楚“阴阳”的基础原理;
搞清楚基础原理后,大的框架才不会有问题;而即使是出现问题,我们也依然能够重新回归到这样一种基础性的框架下重新开始。
那我们会看出,肺主表,为什么主表,为什么不让肾去主;
是因为,人体阳气从下至上;其中“阳气”生于“阴”;而“阴”生于“阳”;
那么,既然阳生于阴,就是说,“阳气”会从“里、内、左、下”这种内藏之处,到达“外、表、右、上”;
而“阴”则会,从“外、表、右、上”开始出发,向内,向里,向左,向下;
而其“肺”虽然是处于五脏中较高的位置,但是却是“阴生的阳位”;因为它是在“阳”的地方,所以,它也就是“相生于阴”的位置;就是“阴之初生”地;
那么,纵观我们的身体,“外(向内)、表(向里)、向左、向下”是为“阴”;
那么,其我们的身体表面的皮毛,就是一种“在变进过程中的变出情况”;
而“肺主表”就是,一种在“阳(汗毛)变出情况下”的一种“内敛的变进状态”;
即,阳气会向上透入肺部,可“肺”的作用却是“内收”的一种状态;即,它会将人体的“阳气”像天空一样收罩使其不离;
而“肾”则是处于“阴”的状态,因为阳气由下至上,那么,阳气是要“生于阴”的;
所以,“肾”也就是作为人体的先天之本;而由它所管理和对标的,就是“头发”;
因为“头发”是生长在“阳极”之处;头是诸阳之汇;
但诸阳之汇,其中“阳极生阴”,那么,其中的“阴”是肺在管理还是谁在管理;
即,在这个令人矛盾的时候,我们就又要归于人体最基本的理念中了;
即,人体是一炁(气)的阴阳状态;
那么,就是说,一气的阴阳就是会有个汇总;所以,其中头发虽然也是阴,但其最终的归属权都是要归给人体中“一气·阴”的;
显然,相比于主表的肺,主骨生髓的肾更为根本。
而对于,眉毛和胡子;其中,既然眼睛上方有眉毛,则就是说明,此处眉毛所生长的部位为又一“变进之处”;
因为只有在“变进·为谷”时,它才会有物生长;
地球之所以能够生长出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就是因为“谷神”的原因,其地球一定是处于一种“变进”的状态中,因为只有处在一种合适“少阴”的变进状态中,其才能够“变出”;包括女性的“怀孕、孕育”;
而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体的汗毛和毛孔,自然情况下,能够生长,就是因为这个地方为像谷一样变进的穴位或者说气孔;
即,我们也不用去看这个“谷”的形状;因为,其中我们所用眼睛看到这个“谷”的形状都是有限的;“谷·虚怀若谷”更是在形容一种“变进而生出的状态”;
而其我们双眼可以看到的“谷”的范围才多大,而在这个“谷”形状的基础上,则一定是会有更大的“谷·天地之根的玄牝门”在函谷、包涵着它;
其“谷”形容的是一种“变进而又能够生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