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文看着眼前的少年,不得不承认她说的都在点上。“我马上写个告示贴在墙上,我娘再去村里顺便问问几家,有愿意的让他们送来。”说着马上起身唤娘,交代一番又开始研磨铺纸,行动力超强。
“我家先卖三百斤堆放到铺子门口。”这做法很好,现代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开盘时会请一些人排队购房,形成一种抢购假象,由此吸引真正的购房者,这种销售方式非常管用。
“你家的就算四文半一斤,最好是把家里的都搬出来形成一种架势,差不多时候再搬回去。”孙学文嘴上说着佩服这个点子,心里却骂着奸商,这么小年纪就会耍滑头,以后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要小心谨慎。
铺子前一根木棍穿过大称环搭在两边撑架上,称钩挂上箩筐把一袋薯面放进去,王桂芝挺着肚子掌称,驴头媳妇搬面袋。“六十三斤,五十九斤,”六十五斤。------”称过的薯面一一搬上马车。
孙学文坐在书桌前记数,嘴里复述着。“六十三斤除筐五十八斤,五十九斤除筐五十四斤,六十五斤除筐六十斤-------”箩筐的重量是五斤,两夫妻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引得不少邻里出来观看,议论声不绝于耳。
本家五叔推着一板车薯面来,十五袋过称后八百二十斤,喜滋滋接过三两银子二百八十个铜板。“学文呀,你这薯面收几天,明天我让岳丈家也送你这来,好些薯面都搁了两三年了。”
孙学文见杨小麦比划两个手指不知道什么意思,看到点头后才回答“五叔,大概要收两三个月不用太急,这些布袋过几天还给你。”装面的布袋都是农户的,五花八门大小不一,而且混在一起容易产生是非,要有统一的布袋固定重量计算也方便。
这里去泰宁镇近,刻把钟就能走个来回。杨小麦交代了许多田几句,让他架着堆满薯面的马车和王婶一起回作坊。
没想到薯面收购这么顺利,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布袋问题,与孙学文交代一番,留下十五两碎银离开了。
杨小麦去了泰宁镇,比较了几家布庄买了五匹白色棉布,掌柜的还赠送两卷白线,因为买的多路也不远,店家让伙计送货上门,路过包子铺时下车买了十个肉包子,第一次贸然到别人家,空着双手确实不好意思,尤其是还有两个小孩子。
再次来到孙学文家,店铺伙计把布匹搬进屋里,杨小麦把肉包子塞给孩子赶忙出去帮忙,铺子门前的薯面一袋袋堆成小山,估计有三千斤以上,等着过称的三辆板车也不下两千斤,这样的收购速度有一些措手不及,运送和堆放地都是问题,作坊每天出产量不可能超过两千斤,收购要跟作坊进度匹配才好。
“孙大哥,称完这些今天暂时停下,三天后再继续,每天固定收两千斤左右,你们也不会太累,我这边运送也没有压力。”杨小麦的声音很大,好些犹豫不决的人又担心不要他们的,急着报备数量等着安排哪天送来。
幸好在布庄找开了十两银锭,剩下的八两碎银刚好用来付薯面。孙学文付清最后一笔银子,顺便把账单递给杨小麦。“已经收了六千一百二十斤,统共是二十四又四百八十文,你付了三两加二百八十文,我家六袋三百四十二斤,按四文半是一千五百三十九文,你给了我二十三两余下二百六十一文全在这”两串多铜板摆放清晰一目了然,账目清晰计算速度快。
“搬出来这些要不要一起称走,免得又搬回去。”傻子才不卖,半文钱不多,合着一起也有几百文的差额。
“称走吧,毕竟多了半文。”孙学文也不客气,四百八十斤薯面合两千一百六十文。
杨小麦递出两个小银果子。“再给你二两银子,多出的一百文是今明两天的工钱,以后每十天发一次工钱,外面堆放的这些薯面照看好,马车要好几个来回才能搬完,有急事找我 可以去你岳父家。”
这么多薯面运到作坊,路程虽然不远,但是不方便请村子里人帮忙,靠一辆马车,许多田和小红都要累坏了,想到白府马车下午要去拖粉条,主意自然就打到他们身上。
王桂芝收拾完东西回到屋里,看见桌子上好几匹白棉布,两个女儿满脸幸福的吃着肉包子,给她们擦抹弄脏的脸,拿起两个肉包子进了小卖部。“谢谢大少爷买这么多肉包子,两个孩子吃的可高兴了。”
杨小麦不好意思摸摸额头。“孩子喜欢就好,嫂子,那些白棉布是用来做布袋的,找几个人缝制一下,加工费两文钱一个,能装五十斤面大小,袋口要贯细麻绳,以后收薯面就用我们自己的袋子,每袋固定装五十斤。”
王桂芝高兴的应下了,这些个针线活她和婆母两个人做就行,两三天时间足够,其实这个家的主要劳动力是两个女人,一个是个头矮小满头白发的婆母,一个是挺着大肚子的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