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村承包户分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枫桥镇全镇。
这年头厂子里的工人工资都是公开的。
谁家那谁发多少钱,大家都知道。
大家都习惯了公开讨论收入,并没有多少人像陈乔玉那样刻意隐瞒和含糊。
姚家村这回分了六千多的钱,可真不算是小事儿了。
陈乔玉在镇上装修百货店的时候也能听到别人讨论。
“哎,你们听说了吗?枫桥镇的承包户分钱分了好几千!”
“听说了听说了,听说最多的分了一千一百多!”
“我的老天爷啊,一千一百多!咱农民啥时候也能挣这老多钱了?”
以往厂子里的工人一个月还能有几十块钱工资,但农民可真不容易弄到钱。
一百斤大米才能卖十几块钱,靠卖粮食挣钱,得猴年马月才能挣到一千多块钱啊。
尤其是今年这大蒜还只是半年的收成,下半年还能种呢!
现在刚兴起承包,还没有那么多万元户涌现,姚家村这个千元户,就足以成为镇上的新闻了。
也是这个年头的人有活力,路都没修好呢,好些人都成群结伴跑几十里山路,去姚家村看承包户去。
“我就想去看看,这承包户有啥不一样。”
“乖乖,一千多块钱哎,他们家岂不是要买拖拉机啦!”
陈乔玉也头一次,因为是姚家村人,而被人追着打听。
以往都是她干的事儿,推脱到村队部头上,属于自己要努力藏拙。
现在没想到有一天姚家村出名了,比她弄的那些玩意儿更叫人稀奇、讨论度高。
陈乔玉头一回沾了姚家村的光,享受了被追问的热闹。
姚家村的村民在外头个个都是这样,备受瞩目。
即便不是承包户,人家问起来,一说“对,就是我们村的”,那也是相当骄傲的。
卖大蒜的事儿也算是彻底传出来了。
大队部还剩下的四千多斤,叫三水镇来包圆了。
不过这回姚金宝没给三水镇便宜了,直接收了个高价——三十二一百斤。
嘴上还要说:“要不是看在咱们有合作的份上,这蒜还真不能卖给你们。”
“你们是不知道啊,现在蒜有多火,价钱有多高!”
三水镇的几个干部苦笑不已。
他们哪能不知道啊!
他们镇的小吃也火了,镇上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和销售,还有集体出去别的县市摆摊的氛围。
也因为如此,葱姜蒜花椒辣椒等配料的需求量也爆发式上涨。
他们之前跟别的公社有合作,大蒜辣椒都是从别人那儿购买的。
但经商的春风吹起来了,需要大蒜的又不止他们一家。
人家也能高价卖给别人去。
毕竟三水镇也没包圆么不是。
这次姚金宝出价一百斤三十二元,即便不算是天价,但也算是高价了。
但三水镇的人还是忙不迭地签了合同:“四千斤,我们都要,还有零头,你们也算算,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