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算不上什么跨时代的新鲜玩意儿,买不着的话,弄点儿铁管叫个人帮忙焊一下就行。
这会儿的人都技多不压身,会烧焊的人多着呢。
村里找不着,就去镇上,陈乔玉供货的那几个厂子里,哪个厂子没有几个焊工?
……
陈乔玉在家里写好了新一批招工的名单——自然是没有陈家人的。
甚至连跟陈家沾亲的都没有。
这并不完全是因为郑来凤,而是陈乔玉心里太清楚了,老家这个地方,总喜欢讲究“法外留情”。
任你什么规矩制度,人家就是觉得,哎,是亲戚,咬定你撕不开脸面。
陈乔玉在红薯粉作坊里说一不二,魏守进之前有点儿耍心机,那也是该罚就罚,人家不认也得认。
但要是自家亲戚进了作坊,那就不一样了。
到时候亲戚拿着鸡毛当令箭,说不定都敢当陈乔玉的家了。
陈乔玉现在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的,哪有时间去天天盯着这些人?
还不如直接不招,永绝后患。
毕竟她这么严格地进行招工审查,就是为了减少风险和麻烦,怎么可能明知道陈家这群狼心狗肺的东西,还给招进来。
十个人里面,只有田秀丽算是半内定的。
不过田秀丽也是真有本事。
打小就在家里帮忙做红薯粉,虽然结婚这几年手有点儿生,但是上次的学徒工也是她培训的,再生疏也都练了一两个月了。
对红薯粉作坊的要求也相对了解,什么卫生,什么安全,她心里门儿清。
自己做可能会偷个懒,但这招工考核的时候,自然是拿出十二分的精力来对待。
所以即便是没有内定,依照大家的打分,田秀丽被招进来也是名正言顺的。
其余的,本村七个,外村四个,加上田秀丽,十二个人,八女四男,都是凭实力通过招工考核的。
陈乔玉家里就有红纸和毛笔。
她的字虽然不如青杨的好,但是也不差。
小心翼翼地拧开墨水瓶,就把名单誊抄到大红纸上去了。
晾干之后,就卷起来,锁上门,往红薯粉作坊去了。
……
陈乔玉远远就看到红薯粉作坊门口围了一堆人。
甚至还看到村里一个大娘在不远处卖粥。
别说,吃的人还不少。
光两张小桌旁边就坐满了八个人,还有七八个人端着碗,各自找了石块、树桩倚着坐着喝粥。
还有人在更远处,三五成群的,在村里逛,还能听见吆喝着去姚家村养鸭子的河段看看的。
一片生机,甚是热闹。
这景象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陈乔玉看着,心里也升起喜悦来。
她还记得之前她跟青杨去大芦沟村,总羡慕人家村里人来人往,拖拉机轰轰来轰轰去的。
现在也有人开拖拉机来他们村了。
陈乔玉走过去,小冯他们已经等着了。
“乔玉姐,你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