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报纸的价钱便宜得超乎她的想象——居然只要五分钱。
她去邮局问了,她想订的那两份都是五分钱的,更便宜的还有两分钱三分钱的,最贵的也不过八分钱。
虽然现在才八十年代初期,钱还是很值钱的,但五分钱一份的报纸,也着实算不上贵。
陈乔玉干脆就每样报纸定了两份,一份用来张贴,一份可以放在旁边给大家看。
遗憾的是村里订报纸的人不多,要是多一点,听说五份报纸就能每天给送了。
也不贵,但陈乔玉想了想,还是觉得自己不能开这个冤大头的先例。
一口气订五份,对她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几块钱的事儿而已。
但她只能在自己接受的范围内无偿帮助村里,不能开这种自己一个人包圆全村努力的先例,不然,以后只会越来越麻烦。
两份就两份,叫青杨帮忙带回就行。
报纸回来的第二天,陈乔玉就跟青杨、芳丫、大勇他们一块儿确定了第一期姚家村村报刊栏摘录的内容。
青杨选了一个中考改革,英语即将纳入中学生学习科目的内容。
这消息对城里的孩子来说,早就耳熟能详了,有些家长都已经开始寻摸英语的书籍和教材了,但村里的孩子却对这些一无所知。
姚大勇比较实际,选了报纸上刊登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版块,还把一些姚家村能种植生产的作物都挑了出来。
姚大勇跟陈乔玉说:“棉花大豆,花生绿豆还有大米小麦的收购价格对村民来说是最要紧的,马上春种了,选种什么庄稼,关系着大家一年的收入。”
陈乔玉点点头,给姚大勇一个赞同的眼神:“大勇哥考虑得周到。”
听到这话,姚大勇的耳朵根悄悄红了。
他想笑,但又不敢笑,怕惹得乔玉注意,只解释道:“我现在为了卖鸭子和鸭蛋要跑不上地方,也看到好多地方收购农副产品的价格不一样,到时候我也打听打听,大家伙儿卖粮食的时候也能有个选择。”
“这样再好不过了。”大家都说道。
芳丫将一份报纸翻来覆去地看半天,最后指着报纸上的一条消息,问陈乔玉:“乔玉姐,选这个可以吗?”
陈乔玉接过来看,青杨和姚大勇他们也凑过来。
三人一看,就知道芳丫为什么选这条了。
这条新闻讲的是有对父母强制让女儿结婚,女儿反抗不成,将父母告了的事儿,新文后面就附带着一条科普,从去年——1980年开始,婚姻法规定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芳丫抿了抿嘴,重复了一遍:“乔玉姐,这个是可以张贴的吧?”
陈乔玉愣了一下,果断道:“当然可以!这个最应该贴了!”
比起来姚大勇的实际,和青杨的前瞻考虑,芳丫选的内容才是最应该向村民科普宣扬的。
去年其实秦主任已经说过这事儿了,但好多人都并不把这当什么真,也没有弄明白周岁的概念。
农村孩子,落地就是一岁,过了年又是一岁,女孩子说是二十周岁结婚,但其实才十七八周岁,可能就被家里人当二十岁给嫁人了。
只要不去办结婚证,单纯摆酒的话,又有谁会去管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