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头里,辉子跟芳丫还有大牛他们几个,做生意已经很像样子了,现在批发起来规模也不小,一次都要拿三四十块钱的货。
过年生意好,几乎是隔天就要批发一次。
陈乔玉现在把一部分货物放到西厢房,她忙不开的时候,青杨也能收钱批发货物。
辉子还叫青杨也跟他们一块儿去:“青杨,你是不知道啊,现在唱戏的地方东西可好卖了,小孩儿手里都有压岁钱,大人也舍得掏钱!”
好多人一年到头都勤勤恳恳,节衣缩食,但过年总归是要大方一点的。
平时孩子吵着闹着不给买的东西,过年边上,只要价钱不过分,大部分家长还是愿意给孩子买一个,让孩子开心开心的。
青杨一边数钱点货,一边说:“生意这么好?那你们可挣了不少了?”
辉子嘿嘿一笑,比划了一个巴掌出来:“一天起码挣五块,我从年前开始到现在,已经挣了五十多了。”
辉子妹妹也连忙钻出来说道:“青杨哥,我也挣钱了,我都有二十了。”
二十块钱,对小孩来说可谓是一笔巨款了。
青杨把货给辉子,然后又把辉子妹妹抱起来逗:“你也能卖东西了?会算账不?”
辉子妹妹掰着手指头说:“会了,我哥教我的。”
青杨不信,斜眼看辉子:“就你哥?还教你?你哥自己数学可都没及格过。”
辉子脸上一窘,但他现在卖东西卖出经验来了,脸皮也厚了,并不怎么发怵。
“那是,以前上学不行,但现在不一样了,得挣钱,这账自己就算明白了。”
芳丫跟娟娟也在一旁呢,笑着道:“那可不,考试不及格顶多回去挨打,卖东西算不清楚账,那可折不起。”
芳丫拿了张纸条出来,递给青杨:“这次我批发这些。”
青杨接过来一看,觉得有点儿眼熟。
芳丫说:“这都是跟乔玉姐学的,虽然是小买卖,但是也记账,一进一出就知道什么东西值多少钱,哪些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哪些走奇货可居的路子了。”
青杨有些讶异,但又有些骄傲:“我姐确实是这样的。”
什么事儿都弄个小本本记下来,现在爱花姐、大舅家,甚至大勇哥他们也都习惯了自己有个小账本。
再也不是之前那样随便找个报纸空白处,或者把吹落的对联撕一片下来在背后写,今天写明天不见了。
姚家村现在起码一小半的人家里都有账本了。
这种趋势不明显,但却势不可挡。
现在连卖菜干的婶子大娘,都知道赶着蔬菜量大便宜的时候,多多地晒,晒什么品种能挣多少钱,也是一目了然。
可以说,姚家村的人现在即便还有没踏上挣钱这条道路上的,但也模模糊糊有了成本利润记账存款的意识了。
青杨给辉子芳丫他们点货结账,全都做完了,才骑车去李村二队找乔玉和姚太婆。
今天李村二队请了唱戏的,附近好些人都去凑热闹。
乔玉跟青杨要走的亲戚少,家里也不热闹,所以大部分时候都出门看戏去了。
乔玉骑的三轮车,到了地方,连板凳都不用拿下来,直接跟姚太婆两个坐在车上,车斗里放两个小板凳,比别人高不少,哪怕不抢位置就在后排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姚太婆眯着眼睛揣着手听戏。
虽然每次姚太婆来的时候都一副不情不愿,是乔玉青杨非拉她来的样子,但到了之后,听得最起劲的也是她。
就是颇多嫌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