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陈乔玉和英子帮着柴爱花收拾了些东西,搬去镇上。
说起来没什么可收拾的,毕竟柴爱花在张家总像个外人。
但实际上拉拉杂杂的一堆东西,光凭柴爱花张永华两口子,还真收拾不完。
幸好陈乔玉有辆三轮车,三轮车这玩意儿平时能放四个箩筐,再想办法在箩筐上面叠一层,用绳子绑好,搬运东西很方便。
英子羡慕道:“乔玉,你这三轮车可太方便了。”
陈乔玉一边绑绳,一边道:“那我用三轮车跟你换自行车?”
“不不不,那还是算了。”英子连忙拒绝,调皮笑道:“还是自行车洋气,能骑着上街……你看谁骑三轮上街啊。”
骑三轮都是为了干活的,还是自行车好。
陈乔玉笑道:“那还羡慕吗?”
“羡慕是羡慕,不过如果只能选一辆的话,我还是选自行车。”
张永华的自行车后面绑了一口大箱子,箱子上面还卷了两床被褥,摞得高高的。
陈乔玉的小三轮上则塞满了锅碗瓢盆,衣服鞋子搓衣板之类的杂物。
英子骑车带陈乔玉,柴爱花骑着自家的自行车,张永华则骑上了小三轮。
四个人往镇上去。
搬家没选日子,但柴爱花觉得今天就是最好的日子。
“今天搬进去,这两天我收拾一下,开学就能住家里了。”
柴爱花还是很想上学的,张家人总说她在镇上卖烧饼,见的外人多了,心思野了,柴爱花觉得抛开给她扣帽子的心思,其实也没说错。
镇上就是热闹一些,上过学的人多,他们村里现在还有不叫孩子上学的呢,但镇上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上学。
大人看报纸,小孩儿都看小人书、连环画。
烧饼摊隔壁卖豆腐的老板,闲下来就拿着份报纸,从早看到晚,仿佛报纸上有无限的趣事儿一样。
柴爱花一想到上学就很高兴,尤其是能住在镇上,上学也方便了。
不过这样她就有些担心英子和乔玉了:“乔玉,英子,到时候你们俩上学怎么办?听说夜校上完课都九点了,你们再回村里岂不是更晚?”
英子道:“不怕的,我妈说了,她跟我哥轮流来接我们。”
本来应该是老支书和姚大勇两个男人来接的,但老支书年轻的时候打过仗,回来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快四十才结婚生的孩子。
加上还有些战场上留下来的老毛病,金二婶就舍不得让他劳累。
所以就变成金二婶和姚大勇轮流来接人。
陈乔玉也说:“青杨也说了,等我上课的时候,他下晚自习就等我一起回家。”
累是累了点,但是这样路上还算是安全。
柴爱花也放心了。
到了镇上,张永华先去烧饼摊了,柴爱花摸出卫婆婆给她的钥匙,打开了卫爹爹卫婆婆家院子里的一间房。
房间确实不大,只有十来个平方。
是个单间,没有堂屋,显得比村里的房子逼仄不少。
但柴爱花却很满意,她早就规划好了:“我准备把床放里面,然后在这儿拉根绳子,挂个帘子,外间这里放个折叠的小桌子,这边放个小炉子,我们不在家做饭,但是热水还是要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