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乔玉笑而不语,果然,金二婶翻过面来一看:“哎哟,这里怎么这么两个大洞呢!”
陈乔玉一本正经:“这种就是瑕疵布,所以便宜处理了。”
其实那是一件古古怪怪陈乔玉也不知道咋穿的衣服,正面有两片缝上去的装饰,被陈乔玉拆了,留下两个扁长的破洞。
但除此之外,这块料子确实能算个整料子。
金二婶仔仔细细地摸着,笃定道:“这肯定是南边来的新料子,摸着滑溜溜的,像是那个什么‘的确凉’。”
陈乔玉表示同意:“看着像,反正不是棉的。”
金二婶很快就把碎布头都检查了一遍,这个年头的人大多都擅长针线活儿。
女的能裁剪衣裳,男的也能自己补个裤子袜子什么的。
金二婶拼拼凑凑的:“这能做两件春装了,这么搭配着,碎布头做领子、袖口,前襟不够的地方用这片补上……”
陈乔玉趁机说道:“二婶,那你帮我跟英子一人做一件呗?”
金二婶笑道:“啥帮不帮的,二婶给你做!英子那儿就不用了,她自己有衣裳。”
陈乔玉哪儿能答应啊。
她还不知道吗?
这会儿就算有衣裳,那也是缺的。
何况还是这么好看的料子做出来的衣裳,就是碎布头拼的,那也是独一份儿,叫别人羡慕的!
陈乔玉说:“我跟英子说好了的,一人一件,碎布头她花了钱买的!”
英子卖烧饼的钱大头交给了家里,但自己也留了一些,金二婶是知道的。
年轻姑娘想要个鲜亮衣裳,合情合理。
听说英子出了钱,金二婶这才答应下来:“那行,二婶来做,用不了几天。”
陈乔玉说:“二婶,要是缺针线什么的,你跟我说,我那儿有不少呢!”
两元店里最不缺的就是针线盒了。
金二婶嗔道:“叫英子捡了这么大个便宜,我还能缺了这点儿针线?”
衣裳交给金二婶了,陈乔玉回到家,打开樟木箱子,拿出之前买的本子跟笔。
她要抄写那本《家禽养殖指南》。
那个小本本不厚,但里面的每一条都很实用。
农村人会养鸡,但大多都是口口相传的法子,不少都是偏方。
有的有用,有的就纯属迷信了。
她这两天有空就看这个册子,觉得册子里的东西可太实用了。
比如她之前听村里人说一只母鸡最多带多少只小鸡,觉得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
毕竟她也没见过养鸡场。
现在看了手册才知道,原来不一定非得母鸡带,更没有数量之分——只要把温度控制好了,小鸡不挨冻,就不会生病死掉。
诸如此类的还有不少,陈乔玉看得可认真了。
这册子太有用了。
但陈乔玉不能直接把册子给大舅他们,因为上面还印着一些其他字样。
地址电话经销商什么的,都是不能出现在七零的。
所以她选择手抄,把有用的部分抄下来,同时还要把一些现代的语言换成七零这边人们能听懂的。
还有些他们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条件,像是取暖器、大功率光照设备什么的,也不必写了。
他们人都舍不得用电,更不可能给鸡用了。
经过陈乔玉的整理抄录,这就成了一份符合七零条件的《陈乔玉独门养鸡指南》。
陈乔玉一直抄到太阳下山,天色暗下来她就不抄了。
虽然有煤油灯,但是煤油灯的亮度远远不够。
得益于周姐说起松松成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陈乔玉也知道光线不好还强行用眼会近视。
所以尽量都注意起来,也让青杨在学校写完作业才回来,减少用煤油灯照明的时间。
啥时候有钱了,家里能拉电线就好了。
陈乔玉收起指南手册跟小本本,锁好,才去厨房做饭。
家里也不是天天吃肉的,今天陈乔玉就只炒了个土豆丝,跟醋溜白菜。
唯一的荤菜是洋葱炒鸡蛋。
洋葱还是上午买菜的时候顺便买的。
陈乔玉每次去现代都会顺手带一点能放的蔬菜回来,绿叶菜太打眼不好带,但洋葱土豆大白菜这些还是可以的。
饭刚做好,青杨就回来了。
陈乔玉招呼他洗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