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柴爱花最先同意:“要是人家愿意的话,我看是行的。”
英子向来站在陈乔玉这边。
她们仨都答应了,张永华也没话说了——说白了,这生意是这姐妹仨弄出来的,他就是个搭头。
加上平日里屁话不断,这仨都不把他当回事。
不过张永华心里也不气,他还是农民思想,觉得在地里刨食儿最踏实。
所以先前柴爱花跟他说的时候,他是怎么都不答应,忙完了地里的事儿才出来。
说做就做,陈乔玉早就探好了口风,这会儿一说,老婆婆还能不同意吗?
“要是个别的东西,我还真不敢收,但这炉子行,不光贵重,它还重呐!放在门口都丢不了!”
老人只有一个要求:“你们每天送过来,帮忙从车子上卸下来,车子我拿屋里去,这样外头没车,人家搬不走。”
有车人家搬上车的动静也足够老人察觉了。
陈乔玉就问老人多少钱,她心里是觉得只要不离谱,多少她都答应。
现代那边别人因为韩爹爹韩婆婆的年纪大,买菜都照顾他们,她在这边也力所能及对老人家好一些。
谁知老人犹犹豫豫地报了个数字:“一块五,一个月,咋样?”
对老人来说,平时街坊邻居让帮忙看个东西,那再正常不过了,可没有收钱的。
就算整月地放,人家顶多也就是买两斤橘子感谢感谢,一块五对她而言,还有点担心报高了。
但现在一块五毛钱对陈乔玉他们来说,早就不算什么了,大家立刻答应了。
陈乔玉想了想:“干脆再多给五角吧,让老婆婆帮忙提前生个火,咋样?”
这样他们从村里过来,就不用再生火等炉子热了,直接就能开炉子烤饼。
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大冬天的还能晚起来一会儿,舒服不少呢。
这么商量着,最后定下来两块钱,明天他们带柴火和玉米叶子干稻草过来,存在老婆婆家里。
老婆婆喜得不行,这两块钱对她来说几乎等于白赚,老人吃的少,咸菜就饽饽,两块钱能买半个月的饽饽咸菜。
柴爱花他们也轻松不少,看了看时间,还早,决定去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英子跟陈乔玉去学校把青杨接出来,他们学校晚上有吃饭的时间,近处的学生能回家吃。
柴爱花选了个离学校近的国营小馆子,大家凑钱点了一桌。
陈青杨的肉丝面是最先上来的,快速吃完就回学校了。
剩下陈乔玉他们几个,点了三个小炒,还要了一个大肘子,这肘子的分量很实在,卤得香烂软糯,肘子皮一吸溜就进去了。
肘子肉也瘦而不柴,最嫩最好吃。
张永华还做主给点了火烧:“驴肉火烧!我以前跟我爸去县城的时候吃过一回,那味儿,想了好几年!”
柴爱花听着心里可不是滋味儿了——不是心疼他,是无语他!
这不是吃过好的吗?也想吃好的吗?为啥一家人就是不知道努力呢!
省下来的力气干啥啊?
你说你家里要是有个金山银山不愁吃穿也就罢了,连个火烧都要想好几年,为啥不能想着卖把子力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