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道人琢磨了下,觉得确实不能任由事态持续激进下去,否则,极有可能用力过猛,超出掌控,那就好玩了,不由神色郑重地点头道:“贫道答应了,这就去县衙一趟,请官府密切注意。盛文且宽心,妖物为遮掩行藏,的确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这些都会算在小女身上,她没有性命安危之忧。”
这下,李茂终于安心了些,心道好累啊,只想着快点结束这些,好家人团聚天伦。
之后三山道人换了便服出门,寻到向利,陈说一番,直言担忧事态失控。
向利哈哈大笑,摆摆手,道:“道长勿忧,一切俱在官府的掌控之中,些许舆情,只会让她在民间的威势,荡然无存,不至于危及性命。”
“不如此做,此女喜欢上蹿下跳,多管闲事,越俎代庖,什么七诫,什么慈幼局,什么联合公司,极尽折腾之能。”
“长此以往,大同县上下,俱只知她一人,那将置本官何地,置官府何地?当前作为乃正本清源之举,如此方可按住此女,令其安分守己,不再邀名买望,至此天下当太平矣。”
“老大人曾交代过斗争底线,我等不伤其性命即可,本官盯着此事,道长勿忧,且让舆情继续发酵下去,到时候还得指着道长出马,真正翻雨覆雨,俱在掌握间。”
三山道人到底不是官场中人,心道向利既然有如此信心,自己也不再担忧失控,因而就听之任之。
于是,事态自然持续升级,原本有些人只敢暗中喊打喊杀,渐渐就明朗化。
百姓最易被愚弄,一旦人云亦云,从者众多,智商就会被降到可怜的水平,完全没有独立的思想见解,完全没有自我思考能力,只会被带偏,被点燃高昂的情绪,群情渐渐激愤起来。
此时,云家的两个送信人,日夜兼程奔波搜寻后,找到了李静姝一行。
瞧着这两人风尘仆仆,一脸风霜之色下亦掩盖不了的焦急,李静姝知道事态不妙,先是吩咐两人坐下休息,自己则在案桌前展开信件。
看完卢贵和自家儿子的信件后,李静姝才知道这事居然闹得这么大。
李茂居然直接上京了,这操作也是服了,根本是预料不到的骚操作。
以李静姝脑海原身记忆中的李茂来看,他是根本不可能去想和做这种事的,背后如果没人指点忽悠,李静姝可以把名字倒过来写。
她有原身的记忆,自然是知道孝道之下,父母对子女的压制力,但只有自己亲身体会后,才领会到这股力量的压制力有多强。
一下就把自己贬为平民,辛辛苦苦忙个大半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按照卢贵信中所说,这还是皇上一力坚持只是事涉不孝,不是真的不孝之罪,否则处罚力度还会大大加强,按照律法,不孝罪最低入狱,上限死刑封顶!
当下,李静姝只觉得自己的重视还是不够的,对这时代的细节把握还不够深入,原本以为只需要私下找李茂交流,自己就有办法扭转其认知,不想还是有些想当然了,自己在潜意识中,依然会带有在现代社会形成的认知,来处理古代的事务,判断错误,几乎是必然和无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