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跟卫生状况有很大干系,李静姝小时候也有过,那时候的宝塔糖可是很多小孩子偷偷当零食吃的。
“乖女儿别怕,娘亲去旱厕看看,不是什么大问题的。”李静姝放下玉玲又摸了摸她的头,然后冷着脸去了旱厕观察。
果然。
李静姝小时候不觉得什么,现在看到那蠕动的玩意就觉得一阵反胃。
驱虫药在《赤脚医生手册》里面有。李静姝安慰了玉玲后,在堂屋坐下仔细回忆。
因为号称这本神书拯救了千万中国人,里面的方子都是有临床成功经验的。
蛔虫病多见于小儿,面部皮肤多有白色铜钱大小的虫斑。虫多的人肚大,贪吃,不长肉,甚至打成团引起肠梗阻,后面还会进入胆管,危害性越来越大。
双胞胎几个孩子脸上都没有虫斑,所以李静姝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些。
手册里的中药方子有两个。苦楝根皮五钱至二两,生大黄一钱至二钱(后下),煎汁,每天一剂,早晨空腹喝,连服两天。
或者使君子,一岁一粒,最大不超过二十粒,分两到三次嚼服,连服三天。
这两个方子原理都是以毒驱虫,所以严格限制了连服天数。而且使君子可以和苦楝根皮一同使用,针对情况比较严重的。
李静姝写下方子,交给宋金和令姜去县城药铺采买,并一些甜嘴,还有生石灰。令姜则去药铺开方子治疗青春痘,她情况有点严重。李静姝觉得村里的小孩肯定不少也会有,干脆药自己买。
李静姝又给其他几个小孩用神识仔细探查了,发现除了李长志的儿子没有,其他几个女娃娃都会有。
如今家里的卫生习惯已经很好,应该是之前感染上的。
在九十年代,这些玩意依然存在,更何况是古代没有这方面卫生观念的情况下。
《赤脚医生手册》里面,有关于寄生虫和小儿病的的常见症状描述和治疗,李静姝虽然已经写下一部分,但碍于自己在杏林没啥威望,恐怕推广不易。虽说自己有急救术的贡献,但这两急救术并不涉及传统的医理医术这一块。
其实就是话语权的问题。
如今的李静姝威望只能在村里折腾,贺县令虽然看重,但事涉群体生命身体健康的医药方子,贺县令也没那么大的胆子替李静姝扛。
李静姝吩咐令媄去请村长过来。倒不是她摆架子,而是她得抓紧时间回忆默写。
村长过来后,李静姝还歉意地特别解释道:“有劳村长前来,倒不是我架子大,而是我这边有些忙不开。”
村长摆摆手,他算是比较了解李静姝的人,自然不会在意。而且在他心里李静姝的地位是比他高的。
“无妨,以后有啥事直接来喊我们就行。”
李静姝也不纠结,说开了以后就让他多跑腿,绝不客气。
李静姝把关于小孩得蛔虫一事说清楚,包括危害性,和全村小孩的可能感染情况。
村长皱着眉头,他当然知道村里不少孩子闹蛔虫的事,不过一个是农村人贫穷,大家都是那么扛过来的;二是因为战乱,很多各领域的人才和典籍都没了,传承断得厉害。所以很多大夫的医术甚至不如几百年前,倒退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