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由检并未恢复了朝廷原有的各部官吏。
然而,伴随着汉都的日益昌盛,新设立的各处衙门,已经越来越多。
朝官逐渐充溢朝堂。
不同的是,今时的百官,再也不是昔日那种人浮于事的所谓“清流”。
充斥在汉都朝堂上的,大都是实务部门的主官。
九成都是各地作坊的掌权人。
这朝会,也从原本的“理论时代”,变革到了“数据时代”。
往日朝堂上,满嘴都是的“之乎者也”,鼎革成了“十百千万”……
“臣等叩见殿下。
恭祝陛下圣躬万福安康!
恭祝太子殿下万福安康!”
“陛下安。
孤安。
众卿平身!”
皇帝不在京师,太子代替皇帝,回答了百官的问安。
问安事毕。
(关于三呼万岁:
三呼就是赞礼官带领乐鼓班子,一通激昂的鼓点,百官用唱腔说一通祝福话。
乐鼓响三轮,百官唱喏三遍,这就是三呼。
出处是:汉武帝打赢了漠北之战,在公元前110年,封禅泰山。
要知道对于大汉朝堂来说,匈奴人就是压在大汉政权上,最大的耻辱。
大汉军队连匈奴的老巢都给抄了,朝臣高兴啊!
于是,刘彻焚告祭文,这时候不是要闭眼么。
趁机,周围的大臣都齐声大呼万岁。
刘彻祭拜完了之后,问刚才是谁在喊万岁?
朝臣为了让皇帝开心,都说自己没喊,是周围的山,在对陛下说万岁……
借机宣扬那种——大仇一朝得报的快感!
这时候不是推行“天人感应”么,就是借机表达——大汉报仇,是“苍天都帮助大汉,正确权在我”的那种神圣性。
因为——万岁这个词,本意就是常胜的意思。
没有那些夏姬靶解读的玩意!
就算是到了宋代,都还是常胜的意思。
就是从此,形成了惯例,一到了大型庆典,就要喊这个口号!
民间也是不禁的。
隋唐时期,叫万岁的人一大把,比如史万岁、张万岁……
到了宋代,喝酒的祝酒词,还叫“万胜”,就是万岁的变音。
元朝时候,这句口号就普遍起来。
到了明初,甲子年,朱元璋改三呼万岁,欲为:愿君有道、天下和平。
朝臣觉得只有两呼,不如三呼有气势,于是建议改成: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朱元璋同意了。
但是呢!
这群大臣,过了半年时间了,还是懒得用心,连12个字都喊不齐。
于是,甲子年庚午,大朝会的三呼,又改了回去。
新口号只在常朝推行。
在明朝,三呼万岁只存在于大型盛典,比如两节三典,大朝等……
三呼万岁变成贬义词是啥时候——
五代之后,各种野说历史开始兴起(类似于现今的历史小说)。
这时期出了各种层出不穷、针砭时政的小故事,比如武则天对对子,才有三呼万岁等等……
哦对了,那个“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的故事,就是源自这个背景。
这种风格,明朝这时期也有一个名人——金圣叹。
这人在明朝各种批判……然后清朝来了,还要批判,还要跑去哭庙,结果——
咔嚓一刀……没了……
这种风格,搁现在的说法,叫做批判家……)
(有个傻子喷我——你说人家西方都是偷的,还要用人家西方的纪年 ……
好吧我用天干地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